标签:
少儿湖南收费项目四大名著补考费教育 |
导读:
湖南一高校为实现现代化教学,规定学生必须使用特定的“一卡通”手机。实现考勤、门禁、图书借阅、就餐、消费、新生报到、注册、离校、交费、多业务查询,等校园日常生活。因此很多学生被迫持有两部手机。一部用于校内刷卡完成正常生活;一部用于和家人联系接打电话。对此,有学生表示不理解。自己本来有手机,现在同时使用两部就要交双份钱很不划算。校园“一卡通”着实让学生想不通。
众所周知,手机对于学生这样一群纯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品。而校方却把这样一个消耗品与学生的日常校内生活联系起来,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校方借此创收。对于校园乱收费义务教育一直备受关注,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也多次出手整顿。而对于义务教育外的大学乱收费则介入较少。印象中仅在2005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继续保持稳定,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各地不得出台新的收费项目,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项目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如转专业费、重修费、补考费,等。”此外还规定“对于代收性、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事实上,其中的收费项目例如“补考费、重修费,”等很多名校也都在明目张胆的收取。而当事校方确实是遵循了自愿的原则。但是这就好像2000元买一条生存权利,你不买就活不下去。对于这种“以命相抵”的自愿消费,还是不要的好。
校园一卡通必须要用手机么?答案一定是“不”。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聪明的高校管理者早就发明了一个叫“磁卡”的东西,而且是免费发给学生的。里面的钱学生可以选择自行充值,使用多少刷多少,非常好用。所以,全国几乎每一所高校都使用过这个东西。而现在当事高校却把它换成了“手机”。与卡相比,手机的缺点有二:第一是沉;第二是贵。既不方便学生携带,学生打电话也基本不用。请问这样的“一卡通”它好在哪里?通在哪里?其实学生本可以用钱来在校园消费的,换成卡已经是脱裤子放屁,现在又要用手机,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仅学生想不通,其实每一个看过新闻的都会想不通。你说要是在食堂买一份汤面,店员手一滑刷钱的时候手机直接掉进锅里。是不是学生必须还要买一个新的?这又造成了一次新的收费。如果捞上来,手机好用不用说。不好用,谁会修?修需要多少钱?对于这种无处不算计的校方,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出面治理下呢?发规定的时候除了说必须遵循自愿收费的原则,还应指出校方不得以任何手段使学生在校内产生新的消费需求。
作为校方,与其把思维和视线盯向学生的钱包。不如把思维和视线转移到学生的智商。高等教育自恢复到现在经历了无数年,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却不如从前的中专生?都说自己是搞教育的,为什么搞不出一本四大名著似的著作?都说自己是人民教师,那为什么人民的孩子学不到半点生存常识?该学的知识也没有学到多少?面对着上大学不如创业的说辞,以及各大公司对于大学生的不满,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难道不会脸红?如果答案是“是”,那么高等教育不如取缔。如果答案是“不是”请拿出一些诚意,改变点什么,莫让众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