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名学生同一天溺水死亡究竟谁之过?(图)

(2012-06-11 01:09:22)
标签:

少儿

黑龙江

大禹治水

年轻的生命

护佑

分类: 秋雨闲谈

16名学生同一天溺水死亡究竟谁之过?(图)

中新网6月10日电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山东湖南黑龙江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的紧急通报》。通报指出,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通报要求立即开展全面排查。

    接二连三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溺水死亡,真让人心痛,当一则则报道如轻烟散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到,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难道仅仅局限于报道过后的不了了知吗?有没有人统计过,中国13亿人,到底有多少会游泳的?其结果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学校,安全重于一切,于是,单双杠不敢上了,摔下来怎么办?雪地里踢足球不敢了,踢伤了怎么办?河边不敢走了,掉下去怎么办?不能组织孩子出行了,否则坐车出事怎么办?

   一句话,老师变成老妈子,好好在家看孩子,不出事就是好老师。禁止野浴,这个做法从为了孩子的安全的角度着想没有错,问题在于,就是这样,每年要有多少个孩子因为落水而失去生命?孩子出生就是从水里来的,喜爱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又怎么能堵得住呢?大禹治水为什么可以成功?我们的安全教育是否也应该反思.中国8亿农民的子女,有多少个可以有条件像一些城市的孩子那样去给孩子找个游泳教练,学会生存的本领?
   阳光灿烂的夏日,本该是充满欢笑的季节。而对于刚刚在黑龙江和山东溺亡的11名中学生来说,却再也无法沐浴这美好的阳光。花季生命过早凋谢,带给那些不幸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又一次用生命代价敲响了未成年人的安全警钟。

 尽管家长不乏叮嘱,学校多有告诫,媒体也有提醒,但每逢暑期,总有学生不慎落水或玩水溺亡的噩耗传来。一再发生的悲剧表明,流于表面的一般提醒、缺乏实效的安全措施,对于天性活泼、避险意识不强的未成年人,未能起到应有的防范作用,没能有效阻止孩子们走向危险、酿成惨剧的脚步。

 生命只有一次。面对逝去的稚嫩生命,任何“理由”都变得苍白无力。唯有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立即行动,携手为孩子们编织一张严密护佑生命的安全网,才能告慰那些突然消逝的可爱笑脸,抚平深深的心灵之痛。

   安全,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第一课,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必须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讲到入脑入心,内化为孩子们的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不能以为讲过了、说到了就完事大吉。要讲究说的方法,保证说的效果,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多用现实案例、直观图像、交流互动等方式,把远离危险、安全避险的重要性和方法说清讲透,使之牢记在心,务必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不做有危险的事是当好孩子的第一要务。

  护佑孩子们的安全,讲够之后还要做好。孩子毕竟是孩子,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让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跟上。夏季是未成年人溺亡的高发季节。特别是暑期放假,容易成为学校和家庭监管的盲区。有条件的地方,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安全有保障的游泳池、水上乐园玩水,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条件不够的地方,也应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陪护下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愿望,避免私自下水的危险。此外,对于一些孩子们有可能涉水的江边湖畔,当地应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人力巡防警戒,或动员周边群众进行看护。总之,只有社会各方都行动起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堵有疏,孩子们的安全才有保障。

  眼下,夏季刚刚开始,暑假也将来到。让我们为所有的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让他们远离危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什么教训总是血血淋淋的?不管是谁的过错、谁的缺失,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是消失,是无法弥补的,事后再做什么也都于事无补。应该从中汲取什么,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才是最最紧迫和紧要的。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不幸夭折,虽然是不幸的意外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悲剧本身,还有更多让人思考的东西,让我们长久地记住一个少年用一条活生生的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警示,作为纪念,铭刻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