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音:鞍钢喷爆导致6名工人重伤谁之过?(图)

(2012-02-22 09:09:59)
标签:

鞍山

安全评价

生产过程

进行

违章操作

文化

分类: 秋雨闲谈

声音:鞍钢喷爆导致6名工人重伤谁之过?(图)

腾讯网

鞍山2月21日电(记者王晨)2月20日23时30分许,鞍钢集团改制参股企业——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发生喷爆事故,致13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6人伤势严重,烧伤面积均在65%以上,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看此新闻笔者很是纳闷,一个大企业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许在生命与经济选择前,人们选择了后者。在道德与利益面前,人们又选择了后者。这是我们现在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之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功利的年代,所有的成绩与功劳都化为了一个个的数字。量化的指标,逼着企业、领导和工人在经济利益面前毫无悬念地选择铤而走险。声音:鞍钢喷爆导致6名工人重伤谁之过?(图)

  事实上,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对于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并不是在充分认证了其安全性的基础上才进行产业化。商业社会使得人们在利益与安全面前,并没有将安全作为一个必要条件来看待。而是经常将两者进行对比。只要收益大于可能承担的风险,在资本的推动下往往就会盲目快速地投入产业化。因为,竞争使得你不去做,别人就会抢在先前做。谁先做,谁就获得先机,就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在这种逻辑下,生命往往会被折合成风险的数字,用来与产出进行简单的比较。这是生产过程中充满风险隐患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政府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许多所谓的“新技术”就会杀人。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已经进入白热化。对于石油、化工、采矿等高危行业,成本的压力迫使人们大量采用更为复杂、更为危险的工艺,以获得更多的单位产能。而人类由于受限于可怜的短时记忆,不可能处理过于复杂的问题。当一个工人只需要分析十项以内数据时,他可以轻松胜任,因为它们的排列组合数量并不大。然而,当一个工人需要分析上百个数据时,由于这些数据之间相互大量的交互影响,使得生产过程形成的工况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当人在面对这类复杂问题时,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的。这类问题,在学术上称为“信息洪灾”。虽然,大量采用自动化技术表面上使得工厂运行更加稳定。然而,每一个控制回路,和一个工人一样,相当于一个智能体。当生产过程进入异常时,包括工人在内,几十个智能体都在同时调整系统。可想而知,其结果是多么地不确定。更何况,平时大量由自动化系统代替的人工操作,使得现在的工人对工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大打折扣。一方面,生产系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控制能力越没有相应提高,甚至是下降。在这两个趋势发展下,生产过程从设计、实施、运行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隐含的风险,其数量将会大量增加。一旦发生异常,所引发的事故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由于保障人类安全的相关技术并没有随着生产复杂性的增加而相应提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缺少足够的防护能力,人类就像穿着雨衣在流矢阵中裸奔。然而,只要还是商业社会,危险和防护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深层问题。要知道,在欧洲,人们把安全问题与生产力提升是放在一起的,因为那里的人们相信,如果不能提高人类的防护水平,那么在一定的安全要求下,其产能就只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只有在防护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产能才能进一步提升。

  以上算是宏观问题,反映了经济社会这个根已经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的诸多可能。接下来是微观问题。领导有领导的利益,工人有工人的利益。为了业绩,领导可以放松相关的安全管理,甚至削减相关的经费。为了加班费或者当月资金,工人同样也会明知有风险,仍然故意违章操作。其实,上面的案例中,工人已经发现了上一个的操作失误。如果选择停产重新开车,当月奖金就会全泡汤。为了一点点薪水,他们选择了违章操作,试图弥补上一个失误,结果造成了重大灾难。

  非常痛心的是,这里还不得不要提到安全专家的作用。事实上,政府对安全的监管,不论是从技术标准的制定还是事故责任的界定,都需要仰仗各行业的安全专家。然而,安全技术这个行业刚刚兴起,就已经被各类利益渗透。

  安全评价是对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和评估,是企业安全水平的判断和整改的依据,在安全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技术标准为例,七十年代就已经是IEC国际标准的HAZOP安全分析技术,到今年才刚刚成为国家的推荐标准。也就是说,仍然是推荐,并不强制执行。为什么?是因为许多从事安全评价的公司与专家习惯于使用原始、简单和方便技术,虽然效果并不好,但是大家喜欢。采用新技术,意味着许多专家会丢掉饭碗,许多安评的公司会增加成本,许多地方的安监局会抱怨找不到人执行。一项安全评价的结果,从法律上是可以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合法生产。但是,由于安全评价结论的好坏,很难定量。如果采用更好的HAZOP技术,需要企业方全力参与,时间会较长,成本也会较高。而如果找几个专家来企业走一圈,开个会签个字,同样也叫安全评价。即使效果不好,但是几天就搞定了,安评公司的成本也会很低。这样一来,这些公司向企业收取的安评费也可以低一些。在几家安评公司的竞争下,一个安评的盖章最低可以才到两三万块钱,甚至更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学坏了。他们总会去找一些报价低的安评公司盖章,时间又短,费用又低,何乐而不为?而安评公司为了赚钱,当然也愿意使用低成本的技术,管它效果好不好?如果有个别有良心的安评公司,如果采用新技术认认真真去做风险排查,时间和成本上都处于劣势,那肯定是要倒闭的。总之,新技术采用难度太大。

  当事故发生后,虽然很不幸,但是我们必须要从不幸中找原因,吃一亏长一智,坚决杜绝相似问题以后再犯。然而,这里的猫腻同样不少。首先,企业肯定倾向于欺上瞒下,不论是私企、外企还是国企,从利益链上看他们肯定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专家准确的判断事故原因,界定责任,以及提出整改意见。然而,专家从哪里来?高校、研究院是主要的来源。这些人靠什么吃饭?正是靠这些企业给的项目吃饭!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专家们怎么可能秉公处理。所以,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并没有进行严密的认证和分析,最后的结论大多是工人违章操作。保住相关领导的位子,意味着回头他们就会回报人情,在这个圈子里才能混下去。如果想当愤青,以后不会有人再请你来当专家。

  为什么我们的事故调查会这么快?短短几句话,高度概括和浓缩,短短几张纸把大事化了,小事化没。人类之所以比别的物种聪明,是因为人类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然而,当人类主动放弃这一能力时,就退化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