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4岁女童被老师用针扎舌头究竟折射啥?(图)

(2011-10-31 08:37:26)
标签:

少儿

南京

幼儿园

幼儿教育

体罚

分类: 秋雨闲谈

南京4岁女童被老师用针扎舌头究竟折射啥?(图)
新浪网讯

  (10月30日) “老师用针扎幼儿舌头,民办幼儿园谁来管。”前天晚上,一位母亲发帖称,4岁的女儿在南京建邺区典雅居幼儿园上学,几天前因午睡起床后大喊大叫,被老师用针扎了舌头。夫妇俩去讨说法,丈夫却被幼儿园的老师打伤。截至昨天下午5点,网帖点击量已超过1.4万次,数百名网友跟帖留言。

  快报记者联系上了发帖人张女士,她坚信幼儿园老师用类似针的物品,扎了女儿的舌头。由于涉事老师手机一直关机,快报记者未能与她取得联系。幼儿园领导表示,这位老师表现一直都很好,不可能有针扎孩子的行为。而且,当天家长到教室里打了老师。

  目前,警方和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有网友表示:“希望当事人要冷静下来,请警方和教育局出面来调查。”还有网友称,张女士应报警,并向教育局反映,通过警方和教育部门介入来彻底查清此事。大多数网友认为,当事的幼儿园要全力配合警方和教育局调查,并尽早公开事实真相,给家长和社会一个答复。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家长和老师交涉过程中,一定“动了手”。四岁女童舌头“被扎”,老师家长互殴,足以说明目前社会公德缺失,信任出现危机。出现问题可以协商解决,为何要动手呢,难道“动手打架”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相信在这件事情上,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我也相信这样的事情确实存在于现在的社会中。但即使这样,听到这件事情仍然让我很感慨,老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是每个家长的心头肉,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对于家庭尤为重要。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送到学校,是希望通过老师的教育能使得自己的孩子变得有知识、有修养,乃至成长为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由此可见老师担负着多么大的责任,往大了说是对国家、社会负责,往小了说是对每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家长和家庭负责。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的基础,动摇不得。由于一点“小事”便大打出手,试问他们的“善心”何在? 其实对于幼儿园而言,关于体罚的现象和行为已经引起了家长的关注,在不少地方的网络贴吧里经常有家长议论这种情况。幼儿园的主要工作是保育和教育,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幼儿教育行为中绝对不应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的现象和行为。那么,幼儿园体罚事件为何屡屡上演?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是一些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定位不科学。现在不少幼儿园都是明为幼儿园实则推行小学化教育,结果是原本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课程变化为机械的学习和填鸭式灌输,如果幼儿有表现不好和成绩不好的现象,即难免受到斥责甚至体罚。

  其次是一些地方幼儿师资管理不规范。目前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都是民办性质,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准入把关不严,一些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得以进入幼儿园。这些人缺乏科学的保育技巧,导致体罚等不良幼儿教育现象发生。

  更关键的一点,是幼儿园办学对象责任机制的缺乏。目前不少幼儿园办学因为是民办性质,只要符合办园标准即可申办,而对于师资条件的审核、幼儿园保育行为的监管、办园行为的监督等缺乏到位,使不少幼儿园办园者以只要能收到学生、只要能正常运转为要,忽视了保育质量和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办园责任。再加上缺乏针对办园对象和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问责机制,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行为中就难免出现体罚等畸形现象和行为了。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杜绝类似于体罚孩子的幼儿园不良教育行为发生,就必须从规范办园行为入手,以机制健全完善为保证,综合治理。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思想,把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成长放在第一位,禁止功利性办学行为。其次,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实施科学的幼儿教师从业资质准入制度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保育水平。再次,建立健全办园责任机制。要从规范办园行为、师资队伍配备、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用科学的制度设置来规范和促进,并建立问责体制,以从根本上调动幼儿园办园方科学办园、规范办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遏制体罚孩子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对教育负责,对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这应该是办教育、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接连不断地校园伤害事件,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以负责的态度认真处理事件,给家长和社会一个交代,同时,应反思是否真正对教育负责,进而从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建立真正能负责的体制,不让悲剧反复上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