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2020-06-21 15:32:34)
标签:

转载

图片欣赏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罗中立《父亲》1980年


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画中这位纯朴的农人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王胜利《黄河谣》


1996年,著名油画家王胜利画了一位老农。画家似乎从老农安贫祥和的明亮表情中,感悟到了一种朴素的富贵气质。而那位老农背后的壶口瀑布的跌落声,又仿佛回荡着挥之不去的信天游,于是他给这幅画命名——《黄河谣》。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李自健《父亲》1986年


1986年 ,李自健为八旬高龄的父亲绘制的这幅普通的写实油画头像习作。凝聚了他对一生饱经创伤 、委曲求全的老父亲那种发自内心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他用细腻的笔法,平实的语言,刻画出一位中国老人坚忍正直、淳朴善良的鲜明个性和民族共性。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张洪赞 《父子》


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辆,原来是父亲的肩膀!中国的父亲,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父亲往往是力量、权威、智慧的化身,父亲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艾轩《我爱这土地》


从大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人们不难感受到艾青哪火一般的激情。然而,这位在中国诗坛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诗人,却给他的儿子、承继了父亲艺术才华的著名油画家艾轩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伤痛。在艾轩眼中,艾青是个冷血老爸,父亲把儿子当做感情失败经历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而儿子干脆称自己是父亲避孕失败的意外产物,父子之间没有温馨的亲情,只有终身难以释怀的经历。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刘小东《脆弱小绳》1990年


《脆弱小绳》表现的是一派渔村码头的宁静景象,画中人物被置于前景并刻意拉近,凸显得这对平凡父子犹如"平民英雄"。淳朴憨厚的中年渔民手中摆弄着烟斗,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和一双解放军胶鞋,这是过去新中国以来普通劳动人民的服饰标配,接近成年的儿子有着粗壮的手臂、结实的大腿。一根从画面上方垂下的纤细红绳暗示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延续,像是分布于身体各处的血管,寓意出一种天然的、不可阻隔的血脉传承。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陈逸飞《父与子》1995年


深深的高原文化情结,给予陈逸飞持之以恒的创作动力,《父与子》采用近距离镜头方式,塑造了一对平凡的藏族父子。满幅仅画父亲与儿子的半身,构图显得格外饱满。饱含激情的大笔触和大色块,凸显藏民的质朴、野性、粗犷、原始、空灵、神秘。画家如塑如刻的笔法,将藏民父子的面部肤色以及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父与子》 2001年


在《血缘:大家庭—父与子》中,父亲的形象是年轻的,梳着青年的发型,他修长高挑的外貌为肖像增添了严肃感。而男婴则显得天真无邪,可以看到他承继了父亲外貌特征。而男婴的双眼透露出意外的成熟和智慧,他的姿态和凝视坦率自然,看起来比他的父亲更有自信。画家慎重地透过画布来连结血缘,把人物形象连成一线,更独特的是,男孩的手似乎轻轻地拉着弦线,彷佛知道自己已经诞生到一个复杂和烦琐的世界上。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单国栋《节目之一》


画家单国栋作品《节日》系列,用明丽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现春意盎然的高原在节日期间,幸福的藏族家庭喜悦、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沉浸在即将来临的高原春天的温暖中。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陈树中《野草滩温润的土地》


《野草滩系列油画》是以中国东北大地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为情感依托,而所抒发的更多的是画家对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照。"父爱母祥,儿女成双",这是中国人最朴素的理想!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林则军《守望幸福系列·城市新移民》


在孩提时期,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需要比父亲的保护更强烈。大约汗水就是父亲的味道……林则军《守望幸福系列·城市新移民》将进城务工的父亲们重新拉入了人们的视线。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王海力《父亲》2016年5月 教学示范画


父爱如山,深邃内敛,在子女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父爱无言,是无声的守候,只要我们需要,他永远都在。随着岁月流逝,我们逐渐长大离家,父亲鬓角悄然变白,额头皱纹爬满,依旧挂念着在外的我们;我们逐渐长大,发现父亲变得严肃,开始与他保持距离,但依旧能感受到他的爱。油画大师王海力在教学过程中,寥寥数笔就让一个鲜活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罗中立 作品《父亲》


对于艺术家来说,父亲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也许是他的艺术启蒙者,也许是赞助者,甚至还可能是反对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艺术生涯中,父亲是一个非常关键且独特的存在。从艺术家塑造的"父亲"形象中,也许我们能发掘出影响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闻立鹏 《红烛颂》


《红烛颂》中的主角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画家闻立鹏的父亲。"正是父亲以他悲壮的人生影响到我的人生观念,引导我走上了学习艺术的人生道路。"1931年10月5日,闻一多最小的儿子闻立鹏出生了。实际上,这位很忙的父亲在牺牲时也没能满足儿子学画的要求。85岁高龄的闻立鹏回忆了小时看父亲画画的场景。那时,原本学美术的闻一多虽然不再绘画,但只要兴致来了,他就顺手找来一张香烟纸,在反面作画。这些即兴小画引起了幼年闻立鹏对绘画的兴趣。


中外名画中的父亲(上)

王少伦 《父与子》


作者王少伦的目光更多地投在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农民这一阶层上,以平静的笔触平铺直叙,他的画面带着疑问,他与自己所表现的人物同呼吸,在赞美中发出声声叹息,他像表现自己的家人一样描写着那些农民。


                                                                            选自经典艺术沙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