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原理
徐永恒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智力,就会推理判断。因此,家教要从○岁开始,甚至往前追溯,家教可以从胎教开始。

在一次家教讲座上,我请在座的家长回想:当孩子出生第一天时,你是不是贴近孩子微笑过?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向你张开了笑脸?甚至,当你伸出舌头逗孩子,你的孩子也伸出了可爱的小舌头?
许多家长甜蜜地回答:是这样的。
我问:大家想过没有,刚刚出生的孩子,他怎么知道自己有一张和父母一样的“脸”?他怎么知道自己也有可以伸缩自如的“舌头”?甚至,他都无力举起小手,来触摸自己的脸蛋,以证实一下它真的存在?真的和贴近看到的父母的脸形状差不多?
台下的家长们脸上现出了迷惑的神色。
我告诉家长们,这就是家教的原理,也是早教的原理。这个事实证明,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智力,就会推理判断。因此,家教要从○岁开始,甚至往前追溯,家教可以从胎教开始。
腹中的胎儿无法和父母见面,胎教一般选择触觉和听觉来进行,可以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母亲心情平静愉悦的时候,温柔地触摸胎儿,给胎儿播放旋律优美的相同的乐曲,这两种行为能让胎儿变得好奇、愉快,并形成记忆。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肯定需要科学家来做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但我从孩子出生后的学习能力判断,婴儿在母腹中也是同样具有学习能力的。
这里重点谈一谈早教,从○岁开始的家教。
既然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智力,就会推理判断,我们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天赋,从○岁开始陪伴孩子走上“教育—学习—成长”的历程。
比如,可以让孩子的小手触摸不同质感的东西,有的柔软,有的坚硬;有的温暖,有的凉爽;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还有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你会发现,那些柔软、温暖、大小适合的东西,孩子爱不释手,这便是孩子通过大脑判断后的选择。
可以在孩子的婴儿床上空,他伸手可及的地方,放置一些悬挂玩具,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同时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可以在孩子的四周,播放好听的音乐或发出令人愉悦的声音,孩子哪怕只是转一转头,也是经过了大脑的判断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听觉。
可以把孩子带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声、狗吠声、喇叭声、门铃声等,向孩子一一解释。让孩子看到周围环境中的五光十色,飞翔的小鸟和昆虫、不同颜色形状的鲜花、不同树叶和大小的树木,同样给孩子一一解释,能接触的让孩子接触到。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孩子日渐成长,家教的内容也逐渐复杂。比如,给孩子积木,教孩子搭建出不同的建筑造型,让孩子按照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等进行分类,都是对孩子进行数理思维训练。走进超市,面对品种繁多的蔬菜、水果,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这样的分类游戏,同时让孩子学到很多生活知识。孩子的玩具,也让他自己按不同的类型分类整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讲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包括让孩子把生活中的观察讲述出来和给孩子讲书本上的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识字阅读的启蒙。同时,家长们不可忽略的是,讲故事也是对孩子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机会。这主要是通过家长与孩子的讨论、相互提问来进行,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小红帽不理睬大灰狼,她和外婆还会被大灰狼吃掉吗?”“龟兔赛跑时,如果兔子不睡觉,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说出理由。
教育的奥秘是增长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学会探索、思考、比较、鉴别。比如,当你和孩子散步时看到一只蝴蝶,孩子指着蝴蝶说:“爸爸爸爸,你看这只鸟多漂亮。”你不要简单地回答:“不对,这不是一只鸟,这是一只蝴蝶。”你可以回答说:“是啊,它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但是它叫蝴蝶,它和鸟有区别。”你可以回家后和孩子一起翻阅书本,让孩子弄明白鸟和蝴蝶的区别。这个经历不仅帮助孩子建立了“飞”的概念,而且让孩子知道了能在天空中飞的东西,除了鸟儿,还有蝴蝶,甚至飞机等更多的东西。
明白了家教的原理,家长朋友们一定会恍然大悟,也一下子知道教育孩子可以从身边无数的小事做起,从与孩子共处的珍贵的家庭时光开始。有句话说得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只要家长朋友们每天都想到今天我能给孩子一些什么新的东西?无论是思维、语言的训练,还是待人待物的态度、做人做事的行为,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进步的速度甚至超过你的预期,他就像一只快乐的蜜蜂一样,每天孜孜不倦地汲取着营养,酿造着自己美好的明天。
2012年8月12日
注:本文删节版发表于《家教》杂志(邮发代号:78-40)2012年8月号;插图来自互联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