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永恒:寒假的社会学教育

(2011-02-12 22:36:31)
标签:

徐永恒

家教

寒假

成长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寒假的社会学教育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和孩子由近及远地讨论这些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其实就是家长引导自己的孩子由一个家庭、家族内的宠儿往具有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未来公民发展。

 

作者:徐永恒  原载:《家教》杂志(邮发代号:78-40)2011年2月号

 

徐永恒:寒假的社会学教育

    寒假,对于家有小孩的家长来说,这段时间其实可以成为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也认识自己的一个机遇。

 

    寒假期间有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春节,亲戚朋友之间走动很多,尤其是长辈对下一代呵护关怀备至,过去的小孩会在这时候得到一身新衣服,现在衣食无忧,新衣服没必要在春节前隆重地发放了,但长辈对小孩依然会表示隆重的关爱,最通常的做法便是送礼物、送压岁钱。

 

    这便是家长们教育孩子的一个机会。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一个课题,当不断有他人来到自己身边,关切地问长问短,慷慨地送这送那时,请孩子弄明白他们是谁?自己应当怎么称呼他们?他们和自己是什么关系?这样,孩子除了日常经常接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可以明白伯父伯母叔父婶婶姑妈姑爹舅舅舅妈姨妈姨爹以及堂兄妹表兄妹等等复杂的亲属关系。

 

    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当这些知识背景、工作经历、人生状态各不相同的亲戚朋友来到一起的时候,可以建议孩子去采访他们,但是孩子并不懂什么叫采访,采访时该怎么提问,那就让孩子使出最简单的一招,请长辈们讲自己最愿意讲的故事。相信这些成年人都会讲出适合孩子听的,对孩子有启发的故事来。未来有一天,当孩子开始设想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这些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也许就会重新浮上心头,产生作用。比如说,我小时候就听过一个堂兄长讲他的求学故事,在文革期间他当过知青、矿工,但他最大的愿望是上大学,所以尽管条件很艰苦,但他任何时候都带着一本书,一有空就拿出来读。后来,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到国外留学,当然后来的生活、工作境况都相当不错。大概正是从这些交流中,我比同龄的孩子更早地知道了文革是什么、大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走出文革、走进大学。

 

    文化学家总是批评普通中国人只关心他们自己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一个理性的文化基础上,甚至有不少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而对与自己关系不深的同类所遭受的苦难视而不见。所以,寒假的社会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认识亲戚与朋友的层次。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为什么一个家族这么多亲戚,大多只能在春节期间聚会?通过讨论让孩子朦朦胧胧地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离开了乡土,走进了城市,走到了异地,按照城市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精细分工,扮演着自己的职业角色。一个人要扮演好这种新的社会角色,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规范和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除了传统的人伦情感外,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遵守的法律规则起着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和孩子由近及远地讨论这些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其实就是家长引导自己的孩子由一个家庭、家族内的宠儿往具有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未来公民发展。当一个孩子比他的同龄人更早地懂得了这一切,他不是会更自觉地树立自己的目标,更愿意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么?家长们不要以为这样做是把成年人的负担过早地强加给年幼的孩子,因为孩子本身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当他明白这幸福的来源时,他得到的是心中茅塞顿开、眼前豁然一亮的快乐,他体会到的是学习的魅力、成长的收获,从此他会更愿意仔细地体味生活,思考人生,认真地学习前人留下的各种学识。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带给他兴趣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

 

    所以,利用寒假四处走动、亲友团聚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浅显易懂的社会学教育,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起到始料未及的作用,有心的家长们不妨一试。

 
    2010.12.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