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2010-06-12 17:12:45)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学指南推荐
      最近在北京的高中学校举行了几次讲座交流活动,有关图片转载一下,作为资料备查

《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时间:2010年5月20日
地点:北京101中学学术报告厅
提问:北京101中学高一年级1~4班同学
回答:《大学指南》总编辑  徐永恒
记录整理:《大学指南》编辑部 潘建卓

 

    在提问之前,徐永恒总编为同学们做了题为“高中生的人生规划与报考大学的选择”的讲座。

 

[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1.您如何看待“钱学森之问”?中国在科学上是否缺乏杰出人才?[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产生“钱学森之问”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与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环境有关,至今仍是这样,一些科学家、学者作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当上了院长、校长甚至大学之外的党政领导,这样在他们人生的盛年,就离开科研岗位了,我们的科技创造力由此受到损失。而我们看人类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人,大多具有三种特点:第一很有天赋,而且是在科学研究上的天赋;第二对科学研究保持着终身的兴趣,孜孜以求,好像不思考、不创新人生就没有价值一样;第三,他们淡泊名利。
    第二个原因出在我们的教育上,我们的教育中应试的比重太多太重了,甚至已波及到幼儿园,如幼儿园的孩子也要学识字、算数、做作业,重点小学甚至以这些成绩来决定编班,其实开发幼儿的智力要通过包含思维活动的游戏来进行,如区分东西、给东西分类等等。沙坑也可以锻炼小孩子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想象力、逻辑推理。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讨论式教学、论辩式教学非常少,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创精神。
    好在这些问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包括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本人,以至国家总理。相信再经过二十年,中国会有一批年轻的科技创新人才涌现出来,希望这中间有一批就是来自北京101中学今天的同学们。


2.文科在大学招生时比例相对较低,目前就业也是弱势。在您上高中的年代,同样也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那您当初为何还要选择北大中文系呢?[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我上中学时,数学、物理都学得不错,但是化学学得不好,没办法,因为弱了一科,我没法选择理科。同时,八十年代,除了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外,那也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许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文学梦,我也是这样,所以就怀着这种梦想选择了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


3.我擅长的学科并不是我喜欢的,我应当如何协调?今后报考大学时,应该选择自己擅长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刚才我们谈到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专业)有兴趣,他的才能就更容易发挥,而且成长得更快,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倦;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他的才能会发挥不足,能力成长很慢,学习起来也效率不高,很容易厌倦、疲劳。所以,如果某种学科是你所擅长的,你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你要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一致?是不是投入不够或得到的鼓励不够?既然你擅长,你不妨投入更深一些,这样很可能你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也会产生成就感。
    另外,你认为自己擅长的学科,也要和真正擅长这门学科的人——就是你身边在这门学科上最强的同学去比较,对比他们学习的效率、深度、投入产出比,甚至学习的轻松程度,这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擅长这门学科。如果真的是你所擅长的,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不是,那说明这可能是你的兴趣所在,你要满足自己的兴趣,就要在这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上大学时,大家都知道最好是选择自己既擅长又喜欢的专业,但同时要看专业本身对你能力的要求。大学的有些专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你虽然喜欢,但是能力不足也学不了或学不好。我知道一些同学从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转出来,是因为他们确实遇到了学习的困难。不过总的来看,可以以选择自己的兴趣为主,因为这样你会更愿意下功夫去学,也不容易受所学的专业是眼下的热门专业或冷门专业的影响。其实一种专业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要看长远一些,甚至要到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十年以后。


4.制定了人生规划后,如果实际情况有变,应该调整还是坚持?当社会实际与人生规划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变通?

[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应当是既有调整又有坚持。首先是要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你的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首先你得适应它,能适应才能生存,在能生存的前提下再求发展,再求尽量改变外在的环境。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力量了,你便可以按自己的规划、自己选择的方向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这样总是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总比怀抱着理想,但一事无成,成天怨天尤人好得多吧。


5.香港大学与北京大学,选择那一所更好?[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对101中学的优秀同学来讲,你们离北大清华这么近,何必舍近求远呢?其实,对大陆的同学们来讲,北京大学比香港大学更值得选择。通常人们认为港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确实是这样,国内的高校在这些方面也正在与国际接轨。学术氛围的国际化则有所不同,由于北大的地位,在北大举行的国际学术活动可能比港大更多,层次更高。只要你的水平足够,在北大开阔眼界的机会是很多的。第二,北大关心的问题是全中国的问题,甚至是世界性的问题。港大关心的问题可能地区性更强一些。第三,同学们上北大所遇到的同学,是全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同龄人,将来会分布在国内各行各业的重要位置上。你同宿舍的同学中,出一个院士,出一个教授,出一个老板,出一个领导是完全可能的。而香港本地的优秀年轻人一般是选择到欧美留学。而你从港大毕业回内地工作的话,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同学如此之少,打电话聊天还得说英语或广东话。当然,同学们有一段时间去港大学习,比如读研究生是不错的,这样你能够把在两边大学求学的优势结合起来。


6.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就是最好的选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家长们这样做,是比较盲目的。首先,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留学。适合留学的孩子首先心智上要比较成熟,更加独立,凡事能够自主,具有较强的理财能力,性格比较外向,善于交流。如果对父母非常依赖,凡事都由家长代劳,这样的孩子是不适合出国留学的。其次,留学也好,在国内考大学也好,要想有美好的前途,关键都是要学到真本领,要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


7.最新公布了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排名靠后,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这样的排名科学吗?

[转载]《大学指南》总编徐永恒答北京101中学学生提问
    大学排名有各种参数的取舍标准,由此形成不同的排名。如果以办学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等作为排名依据的话,国内的大学往往会比较靠后,我们的办学投入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以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论文观点被引用数来排名,国内大学原来比较低,最近几年在上升。但是,如果由不同学科领域的主要专家来点评,北大的理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清华的工科排名是不低的。如果以一所大学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来排名,那北大、清华的地位就更高了。大学排名的科学性不好判断,其价值在于你自己怎么看。

 

《大学指南》

面向立志报考重点大学的高中生
搭建衔接高中与大学的桥梁平台

订阅方式
1、到当地邮局订阅《大学指南》杂志,邮发代号:78-118,订阅价:每期10元。
2、通过邮购订阅《大学指南》杂志,邮购地址:邮编100088,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教科所西院时代学林公司。收款人:时代学林。请在汇款单附言上注明订阅起止时间。邮购价:每期10元。
3、北京地区读者还可以通过114电话导航订阅。方法:拨打114,接人工服务,告诉接线员自己要订阅《大学指南》杂志。订阅价:每期10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