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未来会在350公里时速上长时间运营
(2017-11-19 20:15:27)
标签:
铁路 |
分类: 知识园地 |
中国高铁未来
会在350公里时速上长时间运营
10月2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的圆桌会议上,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01766.HK,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发表观点称,以目前轨道交通轮轨牵引的力学理论,预测未来能实现时速400-500公里的运行速度,而500-1000公里时速,则是需在实力推动下才能形成的运行速度。
王军表示,目前轨道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靠机械力或者摩擦力,通过轮轨牵引,“这种技术的力学理论发展到今天,我们预测能走到多远,我认为,(是时速)400-500公里,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运行。”
而对于更快速度的运行时速,王军表示,“(时速)500-1000公里的交通方式,我个人认为,是在实力的推动下而形成的交通方式,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时速)600公里超高速磁浮。”他认为,更高速度的交通方式的发展,将会以低温超导、高温超导为参照,并带来对超温材料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和变革。
说到时速1000公里以上的交通方式,王军表示,这一时速主要会依靠气动力为主推动。这也意味着,未来若要在该时速下运行地面或地下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方式或已无法完全满足。
王军还提到了自己对未来装备技术、轨道交通技术和交通技术发展的看法。
他认为,目前从轮轨技术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看,中国在高速铁路已经发展到时速350公里,未来还会在时速350公里的速度上进行长时间的运营。
在既有运输的未来式和对技术的关注上,他认为要关注装备综合经济性的提高,考虑节能和技术的发展支撑;要实现能源在传递过程中的高效;还要实施高效能源管理系统,覆盖移动装备、地面、控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
他表示,未来装备技术要实现四个目标,一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二是建立一个环境友好的运输方式,实现降噪、减震等,比如气动噪声、气动阻力、电磁辐射、电磁噪声等一系列减少;三是要绿色可持续,使乘客处于安全、绿色的环境下,保证空气质量、光源质量、产品可回收和可再生;四是要实现安全、可靠、持续的运营。
“未来技术的发展,比如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都可以为我们解决现有问题带来解决方案。”王军举例称,如为了提高车辆的运营安全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现在正在开展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再加上智能制造、智慧车辆、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运用,不但对中国中车的新产品提出了要求,也对未来上线运营车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