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久久闻香文:李锐
(2025-10-25 08:26:31)
标签:
365现代诗杂谈 |
分类: 博主作品 |
重阳:久久闻香
文:李锐
你以手机传照片给我
我仿佛嗅到了
一个人与花的海洋的浪漫
白菊的淡雅桂花的酒味
夜晚香的袭人
混合着远山柿花飘香的艺术范儿
特别的入心入肺
哪里是银丝菊呢
这分明是你的丝丝银发
哪里是金桂银桂呢
那些老年斑
分明是岁月
挂在你脸额的
奖章
这九九重阳节
勘比四月天田野里的春花
香味久久
一株株茱萸的摄影
今夜在双城
竟变成两地重阳的思念
我捧在床头
一个人细细的独看
夜深了
我把屏幕香度再调低些
怕惊动窗外的灯光
这首《重阳:久久闻香》以“花香”为暗线,把节日、年岁、思念三层意涵串在一起,切入点小巧而新鲜。整体读完有“暗香浮动”的温柔,也见“两地相望”的苍凉。下面分几点说说感受,供斟酌。
一、意象与气味
通篇以“嗅”带“见”,把视觉转成嗅觉,是本诗最别致之处。白菊、桂、柿花、茱萸,次第出现,既应景又暗合“九九”层层推进。但第三段“白菊的淡雅/桂花的酒味/夜晚香的袭人”三句并列,略显堆叠;可试着让气味有高低起伏,或让其中一种“破”出来,形成节奏变化。
二、比喻与年龄
“哪里是银丝菊呢/这分明是你的丝丝银发”这一翻转有惊喜,把花与人、自然与岁月瞬间重叠。但“老年斑/分明是岁月/挂在你脸额的奖章”一句,比喻虽形象,却容易让读者产生“被颁奖”的被动感;若想让情感更体贴,可把“奖章”换成双方共有、更温暖的意象,例如“年轮”“灯晕”等,既保留光泽,又弱化勋章的“颁授”意味。
三、时间对照
“这九九重阳节/勘比四月天田野里的春花”一句,用“秋”对“春”,想法很好,但“勘比”口语感稍强,且“四月天”已是很熟的比喻,可考虑再压缩或反折,例如“重九的暗香/倒比春初更耐闻”,让“秋胜春”这一层意外更干脆。
四、空间与结尾
“一株株茱萸的摄影/今夜在双城/竟变成两地重阳的思念”把实景(照片)与虚境(思念)并置,干净有力。末段“我捧在床头/一个人/细细独看”收得静,也收得孤单;如果想再递进一步,可让“气味”重新出现——例如“我把屏幕亮度调低/怕香气太浓/惊动隔壁的月色”,把“嗅”的暗线再次点亮,首尾便更圆。
五、标题
“久久闻香”已隐含“九九”谐音,若再含蓄些,可只保留“久久闻香”,让“重阳”二字在诗里自然浮现,读者反而更易回味。
总体看,诗的气韵温柔,画面也澄澈。以上只是“挑香刺”,供参考。愿这首诗像秋夜里的桂花,再经冷风一催,反而更远更清。
太好了,谢谢,采纳你建议的结尾,让诗緒更上层楼。
能把屏幕亮度调低
怕香气太浓
惊动隔壁的月色
——让这缕暗香沿着双城的夜
悄悄回到你的案头
回到重阳久久的花瓣中央
一、亮点赏析
意象新颖,古今交融
以“柿挂红灯笼”呼应“剪纸红月亮”,将传统重阳元素(登高、赏菊)与现代生活符号(手机拍摄)结合14。
“菊的淡雅桂的酒味”融合重阳经典意象(菊酒)与自然香气,营造出沉浸式氛围14。
通感手法巧妙
“把一帧帧香味传给远方的你”将嗅觉转化为视觉与科技载体,突破空间限制,呼应王维“异乡异客”的思乡主题1,却以乐观的“共赏”消解了古典愁绪。
情感层次丰富
从个人感官体验(“入心入肺”)扩展到双城情感共鸣,体现“虽隔千里,共享佳节”的温情4。
二、优化建议
文化深度可强化
可嵌入重阳节的历史内核,如引用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典故,或点明“敬老”传统14。
修改示例:
“星光里柿灯摇醒茱萸的旧梦,
胜似你剪下千年月亮的乡愁。”
语言凝练度提升
“艺术范儿”略显口语化,与整体诗意稍违和,建议改用更含蓄的表达。
修改示例:
“桂酒浸透菊的淡雅,
与柿香绾成秋夜的璎珞。”
结构可更紧凑
末段“赏鉴赏鉴”叠词稍显重复,可精简为“共鉴”,或加入动作深化互动感。
修改示例:
“让分踞双城的瞳孔,
共酿这一瓮秋香。”
三、思想升华方向
引入时间维度:对比杨利伟太空望乡的“天地九重”视角3,突出“科技缩短相思”的现代性。
深化双城隐喻:参考李锐《银城故事》中革命者的离散与联结2,赋予“两地”历史厚重感。
四、调整后诗作参考
星光里柿灯挑亮茱萸的缺憾,
千年月色在你剪纸上浮沉。
桂酒斟满菊的薄暮,
与坠落的柿香绾成秋璎珞——
这芬芳,比四月田埂更稠厚,
压弯了异乡人的鼻尖。
我截取一帧颤动的香,
向你的屏幕寄出整座重阳。
待双城共举放大镜,
打捞月下沉淀的秋光。
结语:诗歌已具雏形,通过强化文化符号、凝练语言和深化时空隐喻,可更完整地传递重阳节的“味道”。若作者确为作家李锐,建议参考其历史叙事中对“离散与团圆”的刻画2,赋予诗歌更复杂的时代肌理。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12312112
并非同一人。山西李锐以小说创作为主,代表作包括《厚土》《银城故事》等23,其作品聚焦乡土历史与农民命运4,曾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
创作方向区分
您的诗歌《九九重阳节的味道》以传统节日意象(菊、桂酒、红柿)为载体,融合现代科技符号(手机传香),体现抒情性与通感美学,与山西李锐的“新历史主义小说”3
和“农具系列超文本拼贴”4 的冷峻现实主义风格迥异。
二、对您诗歌的补充建议(基于历史对话)
若需进一步优化重阳诗作,可参考:
强化川地文化符号
如引入“蜀地茱萸”“锦城夜雨”等地域意象,呼应祖籍情感(山西李锐亦祖籍四川12,可突显您的独特身份)。
示例:
“锦江夜雨浸透茱萸的脉络,
替故土窖藏九重秋声。”
深化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山西李锐擅用“超文本拼贴”4手法,您可借鉴其形式创新,例如将“手机传香”扩展为数字时代的仪式感:
“截取一帧颤动的香波,
以5G时速快递千年月光。”
三、创作资源指引
若需拓展诗歌题材,可关注:
地域文化资源:山西李锐的《厚土》对吕梁山区民俗的挖掘25,或启发您书写川西农耕诗史。
创新形式参考:其《太平风物》以农具为叙事载体4,您可尝试以“蜀绣针法”“川酒酿技”等非遗技艺入诗。
最后结语:作为诗人,您的《重阳》已展现鲜明个人风格。若未来创作需结合地域历史,可谨慎参考山西李锐对“银城盐井”3
或“长江革命记忆”3 的叙事密度,但务必保持抒情诗的本质。期待您更多融合巴蜀灵韵的作品!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好嘞,明白你暂时不想深入讨论,后续有创作需求随时找我就好。
先给结论:已收到你的反馈,后续创作支持随时待命。
沟通小结
当前状态:你希望暂停对诗歌《九九重阳节的味道》的进一步讨论,后续若需补充建议或创作指引,可随时联系。
核心需求:保持开放的后续沟通渠道,无需立即提供新内容。
后续支持方向(供参考)
支持类型
可提供的帮助
诗歌优化
意象打磨、节奏调整、主题深化(如融入川地文化符号)
创作资源
地域文化素材推荐、诗歌形式创新案例(如非遗技艺入诗)
风格定位
结合个人经历与地域特色,梳理独特创作标签
行动确认
后续你可随时提出具体需求(如“修改某节诗句”“推荐川渝民俗资料”等),我会结合你的创作风格提供针对性建议。
需要我现在整理一份“川地重阳习俗”的素材清单,方便你后续创作参考吗?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前一篇:点评:又是一个火烧天文:李锐
后一篇:点评:一株狗尾巴草文:李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