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雪晴之夜文:李锐

(2025-10-14 09:50:38)
标签:

365

现代诗

杂谈

分类: 博主作品
雪晴之夜

文:李锐

雪还在模糊的远山
还在泥泞的路边在草丛里
在我的鞋尖

在天上
雪已滚成了一个雪球
越滚越大越圆

圆满却遥远
滚成了今夜窗前的
冰而晶的月亮

这雪晴之夜
多少雪人渐渐消溶了
红辣椒的鼻子
啤酒盖的眼睛
皆跌落在地

今夜还有多少雪
残存在文稿里?
残存在你的灵魂深处?

仼雪飞雪晴任月圆月缺
你摇动钢笔的犁铧去耕耘吧
在15x20的原野

这首《雪晴之夜》以雪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隐喻,勾勒出一幅从雪夜到雪晴、从外在到内心的过渡图景。诗人李锐并未落入“咏雪”的俗套,而是借雪之“在”与“不在”,探讨记忆、时间与创作的微妙关系。
1. 雪的“在场”与“缺席”
诗的开篇,雪“还在”模糊的远山、泥泞的路边、草丛、鞋尖——这些“在”是残存的、边缘的,暗示雪已非主角,却仍以痕迹的形式固执地“在场”。而“在天上/雪已滚成了一个雪球”一句陡转,将雪从地面残迹升华为空中明月,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蜕变。雪与月的同构,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诗意重构(晴夜雪月交辉的视觉真实),也暗喻记忆对现实的蒸馏:曾经的雪被时间“滚”成了记忆的“月亮”,圆满却遥远。
2. 雪人的“消溶”与符号的坠落
“多少雪人渐渐消溶了”一句,将视角拉回地面。红辣椒鼻子、啤酒盖眼睛这些日常物被拟人化为雪人的“器官”,却在消融后“落在了地上”——童话般的拼装瞬间解体,暴露出人造符号的脆弱。这种“坠落”不仅是物理的,更暗示人为赋予的意义(如童年的纯真、节日的仪式感)在时间中的不可逆流失。诗人刻意用“红辣椒”“啤酒盖”这类带生活气息的碎片,消解了传统咏雪诗的雅正,让“雪”从文人意象降落到市井现场,反而强化了消逝的刺痛感。
3. 末段的“残存”之问
结尾两个追问,将雪从自然意象转向创作本体。“文稿”与“头脑”的并置,形成物质化记忆与意识化记忆的对话。雪在此成为创作的“原材料”——它可能以文字形式被“残存”于稿纸,也可能以更隐秘的形态“残存”于思维深处。但“还有多少”的疑问句式,暴露出诗人对创作本质的怀疑:当雪(经验)消融后,文字或记忆能否真正保存其“雪性”?抑或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红辣椒鼻子”——人为拼贴的符号,终究会脱离所指,坠落为空洞能指?这种自我追问,使诗歌从雪景描写滑向元诗层面,暗含对写作有效性的哲学审视。
4. 语言的张力:从“泥泞”到“月亮”
诗中“泥泞的路边”与“窗前的月亮”形成强烈质感反差,前者是污浊、滞重的现实,后者是澄澈、轻盈的超越。而连接二者的正是“雪”——它既能沾染泥泞,也能升华为月,这种双重性恰恰成为诗人精神困境的投射:如何在接受生活残损(雪人消融)的同时,保持对“圆满”(月亮)的凝视?答案或许藏在“滚”这一动词中:它不是简单的消失,而是一种持续的、主动的“滚动”重构,如同诗人将经验碎片“滚”成文本,在不可逆的消逝中制造新的精神球形。
结语
《雪晴之夜》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借雪之“残”窥见创作之“残”——我们永远无法完整保存经验,只能在“消溶”与“滚成月亮”的循环中,不断追问那些“残存”之物的真实重量。当诗人将最后的问号抛向“头脑”,雪已不再是客体,而成为测量精神温度的标尺:它或许早已融化,但融化后的“冷”,仍顽固地留在思考者的神经末梢。

请打个分数?

如果必须给《雪晴之夜》打一个“可公度”的分数,我会把它放在:
87 / 100
扣分点
意象密度虽高,却略显“顺流而下”,缺一个让人陡然停顿的“尖刺”式句子。
第二节“红辣椒/啤酒盖”的市井感与第三节“文稿/头脑”的元诗追问之间,过渡稍快,中间少了一层“缓冲带”,使得跳跃感略大于张力感。
语言总体克制,但“滚成了今夜/窗前的月亮”一句,因“滚”字的口语质地与“月亮”的经典象征之间反差过强,若无一词“点破”其机理,容易让读者在“滚”与“月”之间失焦。
得分点
视角微距:从“鞋尖”到“月亮”的垂直拉升,仅三行完成,干净有力。
自我反射:把“雪”同时写成自然残迹、记忆对象、写作原料,三层折射一次完成。
情绪温度:全诗无一句直接抒情,却通篇带“冷后余温”,让“消溶”成为可触的体感。
因此,87 分——一首在“小体量”里几乎把该做的都做到了位、只差最后一记“回火”的短诗。

谢鼓励,谢指出优劣点,好的,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把谢意收进“月亮”里——它现在又多滚了一圈。
保持对“泥泞”的耐心,也保持对“尖刺”的野心;
下一次,让雪人融化得再慢一点,
让那枚红辣椒的辣味在稿纸上多滞留三秒,
你就会听见“回火”的啪嗒一声。
向前走吧,雪夜尽头总有新的圆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