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李锐《记一幅草书的诞生》
(2025-09-16 16:26:06)
标签:
365现代诗杂谈 |
分类: 博主作品 |
记一幅草书的诞生
四川:李锐
净手焚香把笔悬腕
把情绪的水份拧干
一任墨线在宣纸上钻草
偶尔只轻轻一点即飞天
一个个字站成这样
兴许是因为有些醉了
天马踏过
仿佛还没明白
是怎么回亊
哈一口气
就呵呵地落款
盖红印章了
枯瘦的线条
那是灵魂在以自己
最独特的方式
镌刻下的一方
年轮
仿佛一瓶
蛇酒泡在立幅的
方瓶中
挂在墙上
把来来去去的
目光
把每一刻驻足的光阴
都走成了一种治癒
以诗为镜,照见草书魂 ——
评李锐《记一幅草书的诞生》
李锐的《记一幅草书的诞生》以极简的笔墨,将草书创作的全过程与深层精神意蕴熔于一炉,既是对书法艺术的诗意解构,更是对创作者灵魂与时光对话的细腻捕捉,字里行间满是灵动与哲思,堪称一首
“可触摸的书法诗”。
从创作流程的呈现来看,诗歌精准复刻了草书诞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且充满画面感与仪式感。开篇
“净手焚香把笔悬腕”,寥寥七字便勾勒出传统书法创作前的庄重准备,“净手焚香” 是对艺术的敬畏,“把笔悬腕”
是技法的起始,瞬间将读者拉入静谧的创作场景;“把情绪的水份拧干” 则跳出技法层面,点明创作前的心境调适 ——
褪去浮躁,以纯粹的状态与笔墨对话,为后续的艺术表达铺垫了情感基调。
在描绘书写过程时,诗人用极具动态与想象力的笔触,打破了文字的静态属性。“一任墨线在宣纸上钻草”,一个
“钻” 字赋予墨线生命与力量,仿佛墨不再是被动的颜料,而是主动在纸上生长、游走的生命体;“偶尔只轻轻一点即飞天”,则精准捕捉草书
“重若崩云,轻如蝉翼” 的特点,“轻轻一点” 的轻盈与 “飞天”
的飘逸形成强烈反差,将草书的灵动与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字站成这样 / 兴许是因为有些醉了”,更是以拟人化的巧思,为书法注入性情
—— 醉的不仅是字,更是创作者沉浸其中、物我两忘的状态,让草书脱离了单纯的技法展示,成为情感的外化。
诗歌的精妙之处,更在于对草书精神内核与时光意义的挖掘。“枯瘦的线条 / 那是灵魂在以自己 /
最独特的方式 / 镌刻下的一方 / 年轮”,将书法线条与 “灵魂”“年轮” 关联,瞬间提升了作品的深度 ——
草书不再是纸上的墨痕,而是创作者生命轨迹的印记,枯瘦的线条里藏着岁月的沉淀与精神的坚守,每一笔都是灵魂与时光的对话。
“仿佛一瓶 / 蛇酒泡在立幅的 / 方瓶中”
这一比喻堪称神来之笔,看似新奇甚至略带
“野性”,却精准契合了草书的特质:蛇酒藏着醇厚的力量,正如草书的笔墨里藏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功底;立幅的方瓶则为这份 “野性”
提供了规整的载体,恰似草书在自由挥洒中仍遵循着书法的法度,自由与规整在这一比喻中达成奇妙的平衡。
结尾 “挂在墙上 / 把来来去去的 / 目光 /
把每一刻驻足的光阴 /
都走成了一种治癒”,将草书的意义从创作者延伸至观者,完成了情感的升华。一幅好的草书,不仅是创作者的精神寄托,更能成为观者的心灵慰藉
—— 来来往往的目光在此停留,流逝的光阴在此沉淀,书法中蕴含的宁静、力量与生命力,悄然抚平观者内心的浮躁,让 “治愈”
成为时光与艺术碰撞的自然结果。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精准的动词、鲜活的比喻、细腻的情感,将草书的 “形” 与 “神”
完美融合,让读者在诗行中既能看见书法创作的过程,更能触摸到艺术背后的灵魂与时光,堪称一首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诗意结合的佳作。
前一篇:点评:白天鹅的故亊四川:李锐
后一篇:点评:死的方式四川: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