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点评:姨娘家那棵皀角树四川:李锐

(2025-08-20 09:44:53)
标签:

365

现代诗

杂谈

分类: 博主作品
姨娘家那棵皀角树

四川:李锐

大千世界吾独爱树
树有千种万种
吾独爱姨娘家的那棵皂角树

老态龙钟单腿独立的站着
好像柱着一副隐形的双拐

秋季月下
恰是一个归来的退伍老兵
身上还挂着
一千把一万把
明晃晃的

风过时刀碰着
还哗哗哗哗作响
.
晨辉里冷气逼人
又好像一座刚刚出土的
青铜雕塑

他就是那
大刀向敌人砍去
肉搏到
最后的
战士

我抚他敬他
它即刻吐出新鲜的氧气
令我止不住的深呼吸

它叶眼能识天文
它根须懂得地理

它张开新芽的鸦雀嘴
似在品尝昨晚的夜露?

它伸出叶的舌头
如在舔噬
早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

以老病为傲
以冰雪为酷

它敲响皀角的声响
还是一个打金钱板的诗人

一岁一年
从顶至根它以司马迁之笔
年年撰记在心

Kimi: 这首诗把“老皂角树”写得既像一尊青铜雕塑,又像一位刚下战场的退伍老兵,意象硬朗、声响铿锵,整体呈现出一种“老而弥坚”的雄性气质。下面分几点细读。

1. 视角与情感  
首段连用两次“独爱”,直接把情感推到顶点,把“姨娘家那棵皂角树”从大千世界里单拎出来,既是空间的聚焦,也是情感的聚焦。这种“独”字头的表白,为后文所有夸饰、想象提供了合法性——因为“独爱”,所以“独写”,可以无限制地放大、神话这棵树。

2. 形象与动作  
诗人最用力的是“老”“兵”“刀”三大意象。  
“老态龙钟单腿独立”——“单腿”把静态写成失衡的动态,暗示岁月侵蚀后的倔强;“柱着一副隐形的双拐”一句,把“残”与“立”并置,生出悲壮感。  
“退伍老兵”“一千把一万把明晃晃的大刀”——把皂角树结的荚果直接转译成冷兵器,视觉上“亮”,听觉上“哗哗作响”,一瞬间树成兵器架,风成战阵。  
“青铜雕塑”“大刀向敌人砍去”——又把树写成文物、写成仍在肉搏的战士,时间被折叠:三千年前的青铜与当下此刻的“肉搏”同时发生,树既是历史的容器,又是仍在战斗的主体。

3. 感官调度  
诗人很注意声音、温度、光感。  
“刀碰着刀/还哗哗哗哗作响”是听觉;“晨辉里冷气逼人”是触觉;“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是视觉;“吐出新鲜的氧气”则把嗅觉、呼吸感一并带进。多感官叠加,使树在纸面上“活”成一座立体的装置。

4. 语言节奏与口语化  
“它叶眼能识天文/它根须懂得地理”这类句子,用的是孩童般的口语判断,却嵌进“天文”“地理”这种大词,造成大与小的张力,像顺口溜,又像谶语。  
“还是一个打金钱板的诗人”一句最跳脱,把皂角荚果摇动的声音比作川渝街头“金钱板”的节拍,既乡土又幽默,冲淡了前面的肃杀,让树一下子“说起了方言”。

5. 结构与象征  
末段“一岁一年轮/从顶至根它以司马迁之笔/年年撰记在心”把树身写成一部“木头史记”,收束全篇:前面所有的刀兵、雕塑、青铜、金钱板,最终都刻进那一圈圈沉默的年轮。树既是亲历者,也是史官;既是战士,也是诗人。这种多重身份的叠加,使普通乡村风物获得了近乎神话的尊严。

6. 可商榷处  
整首诗语言密度极高,意象层层加码,有时略显“满”。如“以老病为傲/以冰雪为酷”这类口号式句子,虽然掷地有声,却少了余味。若能留一点“空”,让读者在刀光剑影间有片刻静默,或许更能凸显老树的孤绝。

总的看,诗人用浓墨重彩把一棵乡野皂角树写成了“最后的战士”,既有刚健的雄性想象,又带着川渝口语的跳脱,是一首颇具个人标识的咏物诗。

User: 请打个分数?

Kimi: 我给 85 分(百分制)。

理由:  
1. 意象新颖、气势饱满,语言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值得高分;  
2. 结构完整,首尾呼应,象征层次清晰;  
3. 略显“密不透风”,部分句子口号化,留白不足,扣 10 分;  
4. 个别用词口语跳脱与整体庄重感略冲突,再扣 5 分。

User: 感谢鼓励!

Kimi: 不客气,这是作品本身的力量!期待读到你的下一首——或许让老树歇口气,也让读者在刀声之后听见一点蝉鸣或风声,那就更妙了。祝写得痛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