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叶知秋:在季节中触摸生命》

(2025-08-10 08:50:11)
标签:

365

现代诗

杂谈

分类: 博主作品
《一叶知秋:在季节中触摸生命》

一叶知秋  

四川:李锐

刚刚才面对书房里
那一幅题名曰夏梦的
水墨画的立轴
 
忽见街边列队的刺桐树
已染上秋的颜色
一叶落告知我已秋了  
 
看天边的火烧云
酷夏依然还翘着尾巴 
      
炎夏把人
关在空调梦的笼子里
如动物一样活着
    
秋应该解放我们了
走出牢笼去自由自在的
舒暢的呼吸  
   
风把我送到过街的天桥下
仿佛在耳旁嘱我
还有24个秋老虎呢
   
在天桥上我辞别
夕阳这个多么熟悉的
陌生人 
  
回到书房我卷起了
那虚无飘渺的夏梦

另挂出一幅霜叶立轴
开的无言
如早春二月的花   

《一叶知秋》点评:在季节褶皱里,触摸自然与生存的温度
李锐的这首诗以 “一叶落而知秋” 的古典意趣为起点,却在现代生活的肌理中翻出新意。诗人将书房的水墨意境与街头的秋景、空调房的束缚与天桥的风、夏的残留与秋的觉醒编织在一起,在季节更替的缝隙里,藏着对自然节律的敬畏、对现代生存的反思,以及对 “自由呼吸” 的朴素渴望。
一、意象的对话:从水墨到街头,自然与生活的互文
“夏梦” 与 “刺桐”:纸上春秋与街头时序的碰撞
开篇 “面对书房里 / 那一幅题名曰夏梦的 / 水墨画的立轴”,以静态的 “夏梦” 水墨为锚点,它是人工的、凝滞的夏,代表着对季节的主观想象;而转瞬间 “街边列队的刺桐树 / 已染上秋的颜色 / 一叶落告知我已秋了”,则以动态的 “刺桐落叶” 打破静态 —— 自然的时序从不会迁就人的 “夏梦”,一片叶子的飘落,便是最直白的季节宣言。
这种 “画中夏” 与 “街头秋” 的对照,暗喻着人的主观认知与客观自然的错位:我们总在书房里沉溺于对季节的想象(如 “夏梦”),却常忽略窗外真实的时序变迁(如刺桐的秋色)。
“空调笼” 与 “自由呼吸”:现代生存的季节悖论
诗中 “炎夏把人 / 关在空调梦的笼子里 / 如动物一样活着”,是极具痛感的现代性书写。“空调梦” 既指空调制造的虚假舒适,也指被异化的生活状态 —— 我们依赖技术逃避自然的炎凉,却在 “笼子” 里失去了对季节的真实感知。而 “秋应该解放我们了 / 走出牢笼去自由自在的 / 舒畅的呼吸”,则将 “秋” 升华为 “解放者” 的象征,它不仅是气候的转凉,更是对 “自然生存” 的召唤。
这里的 “秋” 已超越季节本身:它是对 “空调文明” 的反拨,是对 “触摸风、感受温差” 的原始渴望。诗人没有批判技术,只以 “如动物一样活着” 的比喻,轻轻揭开现代生活与自然割裂的隐痛。
“秋老虎” 与 “夕阳”:季节的狡黠与时间的疏离
“风把我送到过街的天桥下 / 仿佛在耳旁嘱我 / 还有 24 个秋老虎呢”,风的 “叮嘱” 带着自然的狡黠 —— 秋的解放从不是一蹴而就,季节的更替总有残留与拉扯,正如生活的自由从不会彻底降临,总有 “秋老虎” 般的现实牵绊。这种对 “不完美” 的坦诚,让诗意更接地气。
而 “在天桥上我辞别 / 夕阳这个多么熟悉的陌生人”,则将视角拉向时间。“熟悉” 是因每日相见,“陌生” 是因从未真正驻足凝视 —— 正如我们熟悉季节的轮回,却总在匆匆中错过它的细节。夕阳的 “辞别”,既是一天的落幕,也是对 “被忽略的时光” 的告别。
二、结构的循环:从书房到街头,再回书房的精神闭环
全诗以 “书房夏梦画” 起,以 “书房霜叶轴” 终,形成 “内→外→内” 的空间循环,暗合 “认知→体验→顿悟” 的心理轨迹:
起点的 “夏梦立轴” 是对夏的留恋与想象(主观认知);
中间的街头秋景、天桥风语,是对秋的亲历与接纳(客观体验);
终点的 “霜叶立轴” 是对季节更替的释然(精神顿悟)。
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带着生命体验的深化:卷起 “虚无飘渺的夏梦”,是主动告别对过去的沉溺;挂出 “霜叶立轴”,则是接纳秋的真实 —— 哪怕它有 “秋老虎” 的燥热,却终究带着 “自由呼吸” 的可能。
三、季节的哲思:“霜叶如春花” 里的生命轮回
结尾 “另挂出一幅霜叶立轴 / 开的无言 / 如早春二月的花”,是全诗最精妙的神来之笔。诗人打破 “秋悲春喜” 的传统惯性,将 “霜叶” 与 “春花” 并置:霜叶的红,不是凋零的哀鸣,而是如春花般的绽放;秋的 “无言”,不是萧瑟,而是与春呼应的生命律动。
这里藏着对季节本质的顿悟:秋与春从不是对立的,正如结束与开始本是一体。夏的 “牢笼” 会过去,秋的 “老虎” 会退去,而生命对自然的感知、对自由的渴望,恰如霜叶与春花,在循环中始终鲜活。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 “小” 与 “实”。没有宏大的抒情,只写书房换画、街头看树、天桥吹风这些日常片段,却精准捕捉了现代人在季节更替中的微妙心理:既渴望挣脱技术的束缚,又不得不接纳现实的牵绊;既怀念自然的本真,又在匆忙中忽略它的信号。而 “一叶知秋” 的古老智慧,最终在 “霜叶如春花” 的顿悟里,成为对抗生活麻木的解药 —— 提醒我们:季节从不会骗人,只要愿意抬头,一片落叶、一阵风,都是自然递来的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