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该遵守,还是打破?确实很矛盾。但是,“规则”,与“创新”结合,这个问题就不再矛盾。
规则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之间看似对立,其实一存在着统一性。创新并不意味着特例独行,创新是在全面了解规矩的基础上做出的最优行为;盲目的改革不是创新。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做出的,其中不免走一些弯路,甚至于死路,这就需要针对中国当时的基本形势和当时时代的大环境下找捷径。这些所有能达到改革目的的方法就是规则,不服从这个规矩走不正确的道路,必定达不到对岸,而选择走捷径便是创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本意是说做事要讲究规矩,否则就不可能做好,这是多年来人们总结出的一种工作经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强调了做事和为人必须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现实中的许多工作都证明了这一俗语的正确性,如参加本次面试,如果不按要求回答,不遵循制定的面试规则,就不可能被录用。
任何事物强调一方面就会走向极端,导致片面,这句俗语也是这样,如果过分强调规矩,就可能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紧箍咒,导致人们做任何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和发展,这将影响到我国提出的建设创新国家的目标。
所以处理好规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做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必须遵循必要的规矩,但是面对具体问题和工作中的复杂性,又要敢于打破常规,用于创新,只要能促进工作进步,有利于工作开展,想法和做法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关键是辩证的运用,掌握合适的度。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一)“规则”是“创新”的奠基石;任何一个创新都要围绕着他的基本规矩去创新,规则是某个活动或某件事的一种客观规律或者是他所存在的支柱。
(二)“创新”是“规矩”的升华;有些人认为规则是为了约束自己,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们制定出规则是为了让它更好地去运转,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财富和欢乐,有曾看到过一句话“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其实现在想想里面更多的包括着创新的意思,当规则定下后,这就是为我们今后定下了方向。举个例子,从南京到北京,他的规则就是要从南方到北方,最初我们徒步行走,后来坐马车,在后来我们就有了汽车、火车、飞机,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说明我们依靠规则去搞创新是正确的,创新意味着发展,创新是规矩的升华。
(三)“创新”和“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和规则他们是相互依存的,某件事物只有规矩而没有创新,他就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就没有进步,那么规则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重要性;某件事物没有规律,只想创新,创新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规律,那么创新也就无从下手,用一句古语来说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关于晋商文化中的诚信与艰苦创业。早在中学时期,我已近理解透彻,并且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我的生活中。
听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是一种风格,一种形式,一种人品,一种态势;诚信是一种修养,一种潇洒,一种境界,一种伟大;“诚实”是诚信之本,诚时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才能使高贵的头颅真真昂起;“受信”是诚信之则,受信才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诚信,大意者也。事业凭诚信而渐进,人才籍诚信而玉成。孔明接受“拖孤”为一“诚”字,曾子杀猪为一“信”字;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
从字面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而,说到“诚信”与否,很多人都认为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就诚信的重要性而言,说“诚信是金”应是不为过的。
“艰苦和“创业”这二者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表述为:只要节衣缩食、轻车简从,我们的事业“艰就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古语云:“忧劳可以兴国,逸欲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箴言的本意也不只是要我们这些创业者“饿其体肤”,而是要我们“苦其心志”,也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心理状态,一种永不满足、永远进取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我们才具备了干大事业起码的条件。如果我们脑袋中想的只是:我来到了开发区,开发区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开发区发展了,我能得到什么。那么,我们的意志就会逐渐消磨,我们的开发区不仅不会发展,而且只能逐渐衰败。
有的时候“艰苦”具有很大欺骗性,如果我们只看表象,就会陷入“行而上学”的泥淖。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老板们,他们的生活不一定就显得那样“艰苦”,多数出有专机,入有保镖;我们国内也有一些所谓的“企业家”,虽一掷千金,但仍装出一副朴素的样子给世人看。何也?需要使之然。跨国公司的大老板,表面上是有点摆阔的味道,但实质上,这样的生活条件是他们工作的需要。如果没有这些必备的条件,他们就不可能日理万机,他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我们的那些所谓的“企业家”虽表面上装出一副“穷样”,但实质上他们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的财富并不是合法所得,只有这样“艰苦”,才会让我们这些不明真像的人“善待”他们。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运用“艰苦”这一标准来判断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艰苦”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而且是“创业”所需的一种必备的精神素质。
事实上,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研究“艰苦”与“奢侈”,如果我们只是用静止的、陈腐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就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在今天看来,高级轿车可以算是“奢侈”品了,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让我们的子孙也像我们的祖辈们一样“艰苦”,步行着到很远的地方办事,这种“艰苦”能够满足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吗?
可见,我们提倡“艰苦创业”,并不是要求我们开发区人不要讲究任何条件,一味地“艰苦”,拼命地去“创业”,也不是要求我们装出一个“艰苦”样子来给人看,做一个表里不一、装模做样的“创业者”,而是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种精神——一种永远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
能够成为国家公务员,我深感到任重道远。现在正是我的职业生涯初始之际,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最好,我认为我应坚定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尽快完善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还会涉及到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跟同事沟通,多向同事们学习,多向前辈们看齐,在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专业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是通过工作准确地给自己进行定位。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为单位效力,我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定位,这样才能让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地充实自己,从而在单位需要的时候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要准确给自己定位,就要求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磨练自己不怕吃苦、敢于迎接挑战的意志,最终明确自己的定位。
三是慎言慎行,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单位里,我将面临新的人群,有领导,有同事,有业务师傅,因此在初期我进行人际关系的构建可能困难会比较大。但是我有信心处理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尊重他人,从而尽快融入到团队中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即将展开的新工作,我有信心能够做到最好。
写下这篇感想,除了自勉,还希望能够得到同事们的监督和促进,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多指导和教育,使我们能早日成为金融行业的栋梁之才。
编后语:
冀敏,你好!恭喜你成为国家公务员。
在2011年11月,我写过一篇文章《90后的我浅谈“就业难”“国考热”》入选新浪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21b530100v46f.html。在你正式入职之前,希望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很荣幸,能为你帮忙代写文章。如同,我也入围了国考的面试,认真地编辑了这篇文章。本来,我准备要推掉做你枪手的活,因为我工作繁忙,再有,我的写作能力有限,不擅长此类文章。但是,能为我敬仰的敏学姐帮忙,我义不容辞。以后常联系吧,回想,我们已有两年未联系,现在突然联系让我帮忙,是不是唐突呢?我们还应该保持那种纯洁的情谊,常联系!
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已经尽我所能完成了这篇文章。参考了网络上的很多内容,融会贯通编辑了这篇文章。文章主体框架已有,细节方面需要你继续改进,有部分内容需要适当的过度才能自然。希望这篇文章“有效”,能帮助到你!
最后,衷心地祝贺你成为国家公务员,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