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伦||也说大团结精神
| 分类: 散文随笔 |
最近,上海市委统战部“同舟讲坛”开展的“大团结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研讨,催人奋进,反响热烈。我作为民革党员,统一战线大家庭中的一员,也在此次学习中对“大团结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这里也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知。
上海统战按中共中央有关统战指示精神来指导推动工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统战答卷。
回望我们过去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历史一再证明,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是促进民族团结,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有效保证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不断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界面,画出最大同心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面对领土广阔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创造性地施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了数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与努力完善,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团结自治之路。我国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挑战,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不会过时的精神。正是依靠团结协作,中华民族才能始终迎接挑战、攻坚克难、战胜风险、守望相助、发展壮大、文明不息。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四分五裂。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新征程上,各族人民命运与共、携手前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奋斗。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磅礴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汶川大地震,我作为“上海市爱心慰问团”成员之一到过灾区,耳闻目睹了全国各族人民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三年新冠疫情,尤其是“上海疫情”特殊时期,我不仅是亲历者,更是与上海民革人、统战人及全体干部群众一道投身抗疫的“战士”,并坚持到最后胜利。无论是抗灾精神还是抗疫精神,都是对新时代“大团结精神”的最好诠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共同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是团结的基础,新时代大团结大联合,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为目标引领。
我认为,大团结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新内容和新特征。祖国整体利益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共同基础,团结起来维护祖国的整体利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必须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必须团结起来与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身份认同意识,是我们实现大团结的思想基础。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国情怀和政治基础;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灵魂和思想基础;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和情感基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方向和历史基础;坚持正确的宗教观,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核心和群众基础。
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团结精神。大团结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中华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大团结精神,否则,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大团结精神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竞争力,使我们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大团结精神能使各族人民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弘扬大团结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人们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为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多做贡献。
我想,我们要在理解大团结精神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予以贯彻落实。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作为民革党员,统一战线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将积极弘扬大团结精神,做大团结和大联合的践行者与捍卫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