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古桥(二十五)——永恒的古桥——醴陵渌江桥(全国文保)

(2015-04-17 20:49:5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2015年4月12日.4月13日。
     渌江桥离财源塔不远,沿着渌江边的道路往东,二.三公里就到了。
     
     说“渌江桥”就得先说渌江桥的历史及沿革。
     渌江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初为木桥。南宋未,元兵围困潭洲(长沙),其所属浏阳.攸县.醴陵等县遭兵燹,渌江桥被毁。元至正五年(1245年)修复,改桥名为“至正”,至正十二年毁于元兵与红巾军战事。南宋宝佑年间(1253年——1258年)始建石墩木梁桥,当时桥长200米,宽为5.3米,高度达到17米。
    明朝洪武十二年(1369年),修复渌江桥。永乐元年(1403年)桥毁于火。此后八十年间,过河主要靠渡船。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开始架设经状元洲至南门的浮桥。就这样,建好桥了就撤除浮桥,桥毁了就又架浮桥。从此桥初成,到清朝八百多年的时间里,此桥一十四次毁于水,五次毁于火,四次毁于兵;宋朝时修复二次,元代修复一次,明朝修复七次,清朝修复一十三次,民国时修复一次。明代时,还曾将此桥名改为“乐乐”和“惠民”。
    清初,衡.湘.浏.醴.攸等地,明朝的湖广总督统兵与李自成旧部间,明朝残军与之间反复攻占,渌江桥及醴陵县城被毁。清乾隆十七年至四十一年(1752年——1776年)县绅彭之冕(也就是修复“东江书院”,建造“大观塔”的)捐银万两,对桥进行了两次重修和一次维修。为了加固木梁,每三株大树,用铁条连贯一体,一纵一横,多层叠架,桥面两旁建木板小亭小店数十间,上桥,有如步入街市。后毁于火,后全县集资,推举彭之 冕督修,并在桥面铺上三合土用以防火。
    民国八年(1919年)北军从醴陵败退,在纵火烧城的同时,在渌江桥面挖坑数十个,在坑内塞上棉絮,灌入煤油,使大桥毁于一旦。为长久计,当地富绅陈盛芳于民国一十三年(1924年)倡议修建石拱桥,并捐银元3.4万元,田租250石;连同原“桥会”资金2.6万元,政府拨款和全县民众认捐,共筹银元25万多元。由“南社”创始人之一傅熊湘主修,陈盛芳为工程经理,陈碧元为工程师,在原桥址之上约五十米处重修“渌江桥”。1925年,全部采用长沙望城丁字湾花岗岩岩石砌就的“渌江桥”竣工。桥长186.7米,宽8米,2台,9墩(11墩),10孔,桥孔最大跨径16米,桥之基础深度达14米。桥中部东面设一支桥与状元洲连接,支桥长45米6孔。状元洲上建有“桥公所”。“渌江桥”三字由康有为题写,傅熊湘撰写并书写的“渌江桥碑文”,这些均刻嵌于下首桥侧。
    1927年9月12日,秋收起义的醴陵农军与安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会师,攻入县城;中路军直逼渌江桥头。1928年1月.2月两次农军攻城,均在渌江桥激战。
    抗日战争时期,醴陵曾一度沦陷,时,桥栏略有损坏。
    “渌江石拱桥”从建成至今,也是近百年历史了,在此段时间里,“桥”经历了无数战火和洪水的洗礼,但仅有小小损坏,经修缮复原。
     渌江桥:1986年“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3/mw690/001QwDpNgy6RzwsGozi9c&690
      “全国文保”牌的《渌江桥简介》
http://s10/mw690/001QwDpNgy6Rzwxb3yF69&690
     渌江桥的桥拱。
http://s1/mw690/001QwDpNgy6RzwBIX2Ud0&690
     另一侧桥拱。在状元洲拍摄的。
http://s9/mw690/001QwDpNgy6RzwGsmIE28&690
      桥墩旁边的分水石。
http://s15/mw690/001QwDpNgy6RzwMuTboee&690
      分水墩,丁字湾的麻石就是“扎实”,近百年冲刷也没有什么磨损。
http://s10/mw690/001QwDpNgy6RzwR2ey5f9&690
      渌江桥南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碑。
http://s15/mw690/001QwDpNgy6RzwVxHX0be&690
     桥面。已经禁止汽车通行,只有行人,电动车还有自行车...
http://s13/mw690/001QwDpNgy6Rzx0cWCgec&690
     桥之引桥,全为麻石筑砌,工整,规矩,基本没有破损。
http://s11/mw690/001QwDpNgy6Rzx6eIrw6a&690
      桥之全景。大气磅礴。
http://s6/mw690/001QwDpNgy6Rzxby1Zb95&690
     渌江桥西面看到的桥之全貌。重点在整齐有序的分水石。
http://s11/mw690/001QwDpNgy6Rzxgogn83a&690
     桥墩近景,分水石(金刚墙)近景。
http://s1/mw690/001QwDpNgy6RzxkZM0o50&690
     桥拱的精美构造。
http://s8/mw690/001QwDpNgy6RzxpEfPx27&690
     桥拱。
http://s3/mw690/001QwDpNgy6Rzxu8DfA22&690
     桥面上有一二十个小铁皮房子,这此房子都是由“中国命理协会”的成员使用的,也就是“算命”“算八字”之类。此桥面在清朝就有小商小贩在此营生的传统,所谓“命理协会”在此大规模经营,也许突显当局的无可奈何。
http://s13/mw690/001QwDpNgy6RzxymtFafc&690
     渌江桥上看江边人家。也是醴陵一景。
http://s15/mw690/001QwDpNgy6RzxCsNGuae&690
    桥面上, 铁皮屋上的招牌。
http://s13/mw690/001QwDpNgy6RzxH5ARK3c&690
     桥的南北两头各有两根这样的石柱,桥中通往状元洲的支桥口也有两根。一共有六根。
http://s12/mw690/001QwDpNgy6RzwodU033b&690

     “渌江桥”之所以能成为“国保”,有其三大特别之处。一是,此桥规模雄伟,是目前湖南省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二是,此桥有保存完整的名人所题桥名和桥碑。三是,此桥史料详实,沿革脉络清楚,从明朝起到民国的《渌江桥记》就有十一种之多。

     一座桥就是一部历史,一部建桥史,一部建桥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一座城市史,一座城市人民的历史。一座桥总是有故事的,渌江桥的故事应该是可歌可泣的故事。...

    游逛此桥时间:2015年4月12日.13日。此行最大遗憾是没有找到“渌江桥”的石碑和其它一此桥碑。隔段时间再去找找,看能如愿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