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四点至六点。
“望山跑死马”,在北塔就能看到的南塔,在梅城的大街小巷穿来穿去就是找不到靠拢的路线。问了五六拨人,都很热心,但所指路径都无法接近南塔,还有一热心“摩的”执意要免费带路。从东门桥转了一圈又转到南门桥,这时问了一群老者,七嘴八舌指出了一正确路线。过南门桥往上顺路直走。
过了南门桥,一条没有硬化的乡村小道蜿蜒逶迤,七拐八拐,在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塔的尖顶时,小道也到了尽头。只好将自行车停在田埂上,也没有上锁就徒步寻找。其实此地离塔还有将近二公里的上山路。
山脚遇一正在劳作的老农,问:塔建于何年?答:一百多年好远。问:何人造塔?答:陶澍的姑妈。问:怎么会呢?陶澍应该没有到过此地。答:当时陶澍的姑妈就住在镇上,听说陶澍当了大官就在此建了此塔。又说,陶澍小时候在此塔转了几圈,后来就当了大官。我笑而不答。说:陶澍是你们安化迄今为止最大的官了。老农夸我有学问。老农还告诉我塔下五米处埋有宝藏,早几年被三个盗匪盗窃,三盗还因分赃一事在半山打了起来,血湖血海,还特意叫我去看看打斗时留下的印记。
山路很陡,鲜有人迹。
爬上山顶。联元塔(南塔)的雄姿映入眼帘。
联元塔,俗称南宝塔。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建于古县城南面笔架山顶。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迁建于城北望城坡。乾隆五十四年(1780年)由陶义铃主修重建于该地。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知县乔作粱倡导复修,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塔了。
南宝塔为楼阁式石塔。八方七层。宝葫芦压顶。高二十七米。通身采用青石条砌筑。
关于塔的故事:(1)此塔为镇妖之塔,在问津时一老者还笑言:进去了莫被蛇精缠住了。(2)此塔五米之下有宝藏,但已经被盗。(3)此塔为陶澍姑妈所建,陶澍少年时曾在塔内玩耍。
关于梅城被弃一事:安化县城原在梅城,为何迁往东坪?最流行的说法是:缺水。其实梅城有水,一条伊水河足够梅城的人们享受,何况此地为山区,山溪涧众多,何患无水?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应该是地段环境和交通。
关于联元塔在地图上的位置:在湖南出版的几个地图上都将“联元塔”标在现在安化县城东坪镇的附近,这和此塔的实际方位相差可谓“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会如此?也许是新旧县城之故。但好象也不好说过,因为新旧之间也不是一年二年了。
看塔意犹未尽,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乌云滚滚,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了。于是赶忙下山,气喘吁吁到了山下,雷声没了,雨也没了。
不过来回三四公里的上山下山,还在塔边留连忘返了一段时间,我那没有上锁的“座骑”还静静地立在田埂上。
游逛此塔时间:2014年7月10日黄昏。夜宿梅城,住店窗外就是静静的伊水河(伊字应该有水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