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了都要爱

(2011-07-16 22:20:44)
标签:

死刑

杂谈

分类: 杂谈

   上周和金兄接受一起刑案咨询,作为以故意杀人罪定性被判处死刑的被告家属们急欲知道是否存在死刑减为死缓的运作空间和可能,那个在法律上命悬一线的青年,杀人的动机是女友要求分手,由于他在整个事件中二次实施加害行为,公诉材料和法院判决都认定他犯意坚决,直接给予了死刑判决。

    在冰冷的法律文书之外,被告家属将涉案二人恋爱五、六年的爱恨情仇作了背景解读:二个农村孩子,最初你浓我浓沉溺于乡村的环境和眼界里,自二人先后来到城市打工,双方纠结和争议的焦点不再局限于那点彩礼、那点对错、那点人群,而是掺杂更多城市的灯红酒绿和生存压力,先是男孩当海员二地相隔令感情出危机、再是放弃工作腻着女友陷于游手好闲,世间的恋人们总有一个先自盲目的爱悦迷恋中清醒过来审视现实的人生:于是在男孩提出回乡结婚,而女孩正式提出分手的案发时刻,男孩用刀重伤女孩后自残,希望能够一同殉情赴死,就在二人静静躺着候死,甚至女孩让男孩往手机里输入自己的遗产分割意愿时,宿舍外面的人声令女孩起了求生意志,她的呼救让一心求死的男友起了二次杀心,也最终导致了男青年对女友和对自己的二次加害。遗憾的是在医院施救的过程中,女孩伤重不治,值得玩味和讽刺的事实是,男青年在一心求死被全力挽救,一心求生后被判死刑。在这场感情纠葛引发的暴力事件中,五、六年的情感堆集演进、无数次的琐事摩擦铺垫、家长里短的是非积累,终至最终玉石俱焚的决裂。

    针对个案的咨询解答,作为刑案高手的金兄在搭脉问诊后无疑给予了被告家属以精准的思路和判断,所有疑难案件在技术层面上都存在着可破解的可能和空间,令律师回复到自己的职业身份里,以匠人之心追逐程序上的公正和实体上的平衡。然而在他轻描淡写的案例类比中,我听到了儒雅斯文的金兄经办的更多由恋爱引发的暴力犯罪中杀戮、泄愤、偏执、妄念、自私、占有和残忍元素的展示和对决(比如对情敌持续斩杀一百多刀的个案情节),个体生命在这些冲突事件中往往如鸿毛般飘忽、脆弱、渺小,不容置疑地殆于一念之间,简洁如一滴水汇入江河。

    其实法不容情的审慎结论和定罪量型的理性标准是法律归并惩处某一类型犯罪行为的客观需求,作为法律人按照套路思维去分析判断整个案件的脉络并无价值观上的冲突和费解。从案件中抽身出来休假,放低律师身份以后,沉迷于萨翁的伯戡兄一路感叹着罗密欧和朱丽叶情殇的悲剧美,激赏着以不可逆转的死亡仪式去献祭浓烈爱情的价值观。尽管从小到大都被断定披满了浪漫细胞,我还是斩钉截铁地反对有人以死相协、以命相抵的去爱,至少碰到这种偏执浓烈的感情,我的反应一定是落荒而逃、越远越好。

    心目中真正美好的爱情或者遇到真正对的人,应该具有激昂飞扬的力量,如同穿越乌云的阳光给予云层镶起从容的金边,一路化雪融冰、点石成金。我知道人生难免会有短兵相接的困顿时刻,难捱、难堪、难过,仿佛暗无天日和旷日持久,你可以流泪、也可以心碎,但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刻,因为生命远比死亡坚强,奇迹才能喂养梦想。爱一个人如果不能激发自己内心最大的慈悲和良善、最多的耐心和包容、最真的付出和甘愿,那么这种感情根本不能解读为爱情,仅仅是占有欲望。

   

    其实在这样一些令人悲摧的、不可回避的工作内容里,令我起恻隐之心的永远是被曲解的“爱情”,而非在爱情悲剧中幽冥永隔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 “恋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雪花和秘扇
后一篇:十年“麻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