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说话:退休金的4%原则靠谱吗?

(2014-10-30 08:3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查看原文:http://www.zaotuixiu.com/archives/3147
http://www.zaotuixiu.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Saving-for-Retirement.jpg

退休前要存够多少钱,退休后才能在经济方面后顾无忧?

关于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比较通行的答案是4%原则,也就是说,如果退休后每年需要支取的金额能控制在退休投资总金额的4%以内,一般认为,你的退休投资就足够了。换句话做,在没有其他退休收入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有相当于年消费金额25倍的投资额,才可以放心退休。

退休储蓄的4%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到底靠不靠谱?25倍于年消费的投资能否保证后半辈子衣食无忧?我以刚过去的10年为例,套用4%原则,用客观数字来测试一下退休金投资的实际回报。

假设一个人在2004年退休时投资总额为100万,退休后每年花费4万,除了来自上述100万投资的收入外没有政府养老金等其他任何收入。那么现在,2014年,他/她的投资总额变成多少了呢?

情形1:100万全部投资到S&P500挂钩的指数基金

在过去的10年里,用过山车来形容股市一点也不过分。2004-2007,大牛市,算上股利,S&P500的年回报有约12%左右;2008年,股市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大的股灾,S&P500从1500多点狂跌到不到800点,市值几乎损失一半。随后股市稳步回复,到2014年8月,又创新高突破了2000点大关。从2009年3月最低点算起,股市到现在已经涨了180%左右。

综合算下来,在过去的10年里,尽管遇上了二战以来最大的股灾,S&P500算上股利收入,仍然取得了8.1%的年收益。因此,如果一个人2004年投资100万到S&P500指数挂钩基金,每年年初取出4万作为本年的生活费用,那么,在2014年,他的投资帐户余额仍然高达139.4万,可以绰绰有余地抵消掉过去10年平均每年2.3%的通货膨胀。

情形2:40万投资国债,60万投资到S&P500挂钩的指数基金

通常来讲,所谓“均衡型”投资,往往就意味着40%投资于债券,60%投资于股票。如果我们在2004年把40万投资于美国国债,60万投资于S&P500挂钩的指数基金,到2014年结果会怎么样呢?

前面提过,S&P500的评价年回报是8.1%, 而美国国债在过去10年的平均年回报为约3.35%。这么算下来,如果我们均衡投资,依旧在每年年初取出4万生活费,这样到2014年,投资余额会变为115万。

由于每年2.3%的通货膨胀,2004年的100万,相当于2014年的125.5万。这么看来,均衡投资10年后的投资余额,支付掉生活费以后,虽然在名义上本金仍有增长,但增幅并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

情形3:全部投资于国债或者做银行定期

这是风险最低,但收益率也最低的投资方式。如前面所说,美国10年期国债过去10年的平均收益是3.35%,银行存款则更低。为了简单,我们假设这种方式下平均收益率就是3.35%,并且同样是每年年初支取4万生活费。到2014年,我们的投资余额会下降到78.8万元。扣除通货膨胀,这个本金余额仅相当于2004年购买力的62.8万。

显然,保守的投资方式下,25倍于年支出的投资是不够的。

综合考虑上面三种情况,我们的结论是4%原则可以勉强应付退休后的生活需要。

之所以说可以应付,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取得S&P500的平均回报的话,仅靠投资收益,不需要动用本金就可以轻松应付所有的支出及通货膨胀。即使采取更稳健的均衡型投资,名义投资余额也还是在增长,只是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而已。如果一个人能够简单生活,有可能做到年生活支出不随通货膨胀增长而增长的。

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除了第一种情形之外,只靠投资收益还不能完全应付退休支出和通货膨胀,我们很可能必须要动用本金才能弥补退休后的支出缺口。在要动用本金的情况下,退休投资的4%或者25倍原则已经不能保证一个人退休后永远衣食无忧了。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预计的退休生活年限来计算所需要的额外金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