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妈妈,到《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妈妈,再从《安家》里的房似锦妈妈,再到《完美关系》里的马邦妮妈妈,简直是把“妈妈”这个形象从头到脚糟蹋的一个遍,小编不禁要问:“电视剧里凭啥要把妈妈描绘成‘坏妈妈’,原生态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恶妈妈才算真实的‘原生态’?”我们从小唱到大“世上只有妈妈好”,现在的孩子们也在唱,可是电视剧了总在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因为在近年国产电视剧里妈妈被一次次地污名化。
本以为《完美关系》里不会有这样的妈妈了,谁知这个“妈妈”还是如期而至,愣是逼着邦尼担负儿子考戏曲学院费用,虽然这个妈比其他三个妈对女儿算是手下留情了,但是女儿在外挣钱要养活家里男孩说法如出一辙,不把女儿逼疯誓不休。而且这几个妈妈一个比一个演得好,然而越是演得好就越被观众骂,前几日房似锦妈妈出现时,就有网友说:“还好我不是房似锦,要不然早就更这样的妈妈断绝关系了!”还有网友说:“谁摊上这样的妈妈,都够喝上一壶的。”
昨天马邦妮妈妈一出现,就有网友说:“这回四个妈妈凑齐了,正好开一桌麻将!”但真正的问题不在这,而是让“每个职场女强人都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成了国产剧新套路……都说房似锦“又一个樊胜美”邦尼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知道,家庭伦理剧的20年类型“进化”也是女性角色被污名化之路。一方面,女性角色在家庭伦理剧中被极大地窄化为“婆婆妈妈”“歇斯底里”“蛇蝎毒妇”几种苍白的脸谱化存在;而“贤妻”形象则被征用为男性理想投射的化身,能吃苦是基本技能,爱原谅是生活底色。另一方面,女性价值被不断矮化、物化,在家庭伦理剧中灌输的“政治正确”即是:女人的青春最“值钱”,青春被置换为婚恋市场上议价的最大筹码。于是,关于女性情感混乱、缺乏判断力、理性的刻板印象被不断重复、加固:不开心就要买包、包治百病,女生就是爱撕扯、搬弄是非,女生遇事只能求助他人。
小编不排斥原生态家庭有这样的妈妈,但是千百年来的“重男轻女”沉疾这口锅让现在的妈妈们来背也太承重了,她们背不起,也背不动。可眼下影视作品不讲道理让妈妈们来背这样一口大黑锅,小编都开始怀疑编剧们是不是都跟妈妈有仇啊,如果不是,又为什么都让妈妈做恶人。我们期待国产影视剧真正的戳到痛点并引发新时代家庭伦理的广泛讨论、深刻思考,而不是对问题的浅层消费。更不该让孩子们怀疑“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真实性!希望“坏妈妈”和“恶妈妈”适可而止,更何况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妈妈们又是那么的“无比伟大!”(随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