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圣诞节”这天(25日)演员欧阳奋强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晒出87版《红楼梦》演员重聚的合影,并配文称:“渡圣诞迎元旦,双节快乐,再聚一起。感谢袁玫的精心安排和宴请。”

很多网友看到照片里的那些人,不禁感慨道“岁月是把杀猪刀。当年俊哥靓女现白发苍苍。”有网友说:“这是童年的回忆,太经典了!”;还有网友说:“经典值得重聚,二三十年了,一部戏,一生情!”;更有网友说:87版《红楼梦》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甚至有网友说:“好棒,又一次聚会,喜欢这个剧组里的所有演员!”
但更令人感慨的,是87版《红楼梦》这么庞大的一个剧组,虽然能重聚已经很难得了,可来的人确实不多。我们从照片中,看到了饰演王熙凤的邓婕、饰演平儿的沈琳、饰演惜春的胡泽红等主演同框合影,笑容灿烂,令人高兴。但也会不时地低下头流泪,因为大伙最最喜欢林黛玉(陈晓旭)早已和大伙阴阳两隔。因此也有网友说:“可是我们的林妹妹不在了”
陈晓旭去世时也有各种传闻,后来媒体报道说:“2007年2月23日,87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落发出家,法号妙真;同年5月13日,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41岁。”也因为陈晓旭的去世,各个地方台有一轮的《红楼梦》经典重播。依旧成为收视率第一,现在大伙在评论中怀念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其他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到场,但陈晓旭却是永远离开了大家。可是《红楼梦》永远从我们记忆中抹去。

然而,真正称之为现象级的还得说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在央视首播,收视率高达70%,可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随后,掀起了一股“红学”热潮。迄今为止,该剧已在各大电视台重播千余次,塑造的诸多荧幕形象深入人心。小编记得当时因为《红楼梦》让商场的彩电卖断了货,要排上两个多小时的队才能买到那一期《大众电影》。小编当时电视机从黑白换彩色,就是为了看《红楼梦》,还是托关系才弄到的。也正是从此小编才认认真真开始读《红楼》,原先说自己“读过红楼”,那都是虚张声势骗人的,后来才意识到《红楼梦》读上一两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次都会有新意,况且人家《红楼梦》剧组,耗时五年,演员集训三年大部分时间就是用来读原著。为了打造一部好剧,共同学习、训练、生活了三年。

在《红楼梦》这部恢弘巨作搬上银幕后,也正好遇上西方文化、西方文学抢滩登陆中国文化市场的高潮期。所谓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电视剧《红楼梦》横空出世,并未采取戏说的方式或者解构的姿态,而是忠诚地再现文学经典中的场景。现在想来,87版《红楼梦》逐步被建构为经典,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窃以为,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影视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不仅仅是主创团队上广纳贤才、求教方家。也不仅仅是耗时五年,演员集训三年的漫长日子。而是在创作理念上忠于原著,因为将《红楼梦》这部恢弘巨作搬上银幕,只有忠于原著才是绝佳路径,更是87版《红楼梦》的制胜法宝。

最重要的是《红楼梦》艺术制作精益求精,画面、台词、音乐等均达到了较高水准。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剧组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演员的服装和造型,今天看来仍非常精美。不论林黛玉的纤美灵动,还是宝钗圆润端庄和王熙凤的富贵干练等各种样态。都达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特别值得一提是作曲家王立平耗时4年半创作了13首配曲及其他背景音乐,《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等几首歌感人至深、经久流传,成为一代人的红楼记忆。剧中,黛玉进府、元妃省亲、群芳夜宴等段落颇受赞誉。

而在欧阳奋进晒出87版《红楼梦》再聚照片时,不仅让我们怀念起陈晓旭,还有里我们而去的演贾母的李婷、小板儿的扮演者李玥、演林如海的郑乾龙、贾瑞的演绎着马广儒和李颉演的贾赦,而其中最令人伤感的除了陈晓旭就是李玥了,虽然李玥在《红楼梦》里出演完小板儿后就决定回归普通的生活,当一个不被关注的普通人,但依旧还可寻到一些线索,李玥出国求学,在剑桥获得硕士学位,学习成绩非常的优秀,之后李玥还创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可是公司也刚刚步入正轨,而一场毫无预兆的车祸,夺去了李玥29岁的生命。所以照片里的和那些不在照片里他们都是铸就《红楼梦》经典辉煌的有功之臣。
30年过去了,大观园里的人走的走留的留,但它依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议着过去,说着过往,谈着红楼里点点滴滴,而我们却感受着《红楼梦》带给的是震撼,由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红楼梦》经典的敬畏!(随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