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岁男孩《我不感谢妈妈》为何成为爆款?

(2018-03-23 08:58:05)
标签:

男孩

《不感谢妈妈》

引关注

分类: ★随意时评

   

6岁男孩《我不感谢妈妈》为何成为爆款?

     日前,六岁男孩一篇《我不感谢妈妈》的诗上了热搜。有媒体报道,他在诗中历数妈妈逼着他刻苦学习,对他严厉管教,“逼我写练习册”、“每天给我出卷纸”、“每天让我写生字”,但最后神转折出现了……

    据悉, 男孩叫杨锦麟,是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今年不满8岁,他两年前的《我不感谢妈妈》是这样写的:我不感谢妈妈,是她每天罚我站墙角。/我不感谢妈妈,是她每天逼我写练习册。/我不感谢妈妈,是她每天给我上语文课。/我不感谢妈妈,是她每天给我出卷纸。/我不感谢妈妈,是她每天让我写生字。/我不感谢妈妈,是她教我每天背古诗。/没有妈妈,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不感谢她,我还能感谢谁呢?

     看到杨同学的《我不感谢妈妈》,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议论,有网友说:“神转折结尾的“???!”有意思,把最后一句话的语气表达出来了,厉害厉害 ”;还有网友说:“你这孩子就厉害了哈,完美的欲扬先抑 ”;甚至有网友带入画面感地说:“正要收尾 妈妈进来了。”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大人的思维方式,不该是6岁孩子的思维模式。”;甚至还有网友说:“这整个就是标题党的套路。该不该叫好值得商榷。”也有网友质疑《我不感谢妈妈》出笼的真实性。

    这么看来《我不感谢妈妈》成为爆款有其必然性,这还不仅仅是人们探究《我不感谢妈妈》的真伪,更主要的还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发的议论,在开发智力方面小编挺赞同杨同学妈妈的“说说事、说说物、说说景、编故事”的做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文字和语言能力,不过也不能给孩子压太大的担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给的功课根本就是孩子的兴趣范围,另外功课太多也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杨妈妈自己也说:“孩子看得书真的很多,但我们不想让他看太多了,因为他已经戴近视镜了,已经200度了。”因为给孩子矫正视力也得花费很长的时间,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有的要用两三年甚至四五年,这期间势必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

     杨妈妈说:“我们不但让他认字看书,还鼓励他写字,把知道的和想到的写出来,注重听说读写的衔接。”小编很赞同,但这样要与学校的正常进度相吻合,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超前教育对一些孩子有好处,但是对大部分孩子未必适合,有的孩子由于超前教育对一些问题一知半解就失去了课堂听讲注意力,认为自己已经学过,已经懂了,其实不然。杨妈妈作为教师也许可以给杨同学正确的自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有杨妈妈这样的能力。所以超前教育家长要量力而行,要看重的还是基础教育,至于爱好和兴趣还是把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关于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不感谢妈妈》,杨锦麟的老师刘欣承认,在锦麟写作的基础上,把一些重复的字词进行删减,但主体尤其是结尾没有改动。刘欣老师还对记者说:杨锦麟在学校是个不起眼的“小豆包”,平时就爱看书,“课间和我讨论相对论、黑洞和白洞。寒暑假的德育作业,他都写得言之有物。所以他能写出这样的诗没有超出我的意料,但我没想到他能表达得如此完整。”看来杨同学的“真才实学”毋庸置疑。
    小编读了杨同学的《我不感谢妈妈》之后,还是挺有感触的,觉得孩子的情感很真实,尤其是懂得感恩实属难得,难怪有网友说:“小伙子太可爱了!能写出这样的诗,大人也服气!”《我不感谢妈妈》成为爆款在意料之中,因为此前的“虎爸”“豹妈”的鹰派教育也一度被人们推崇,后来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因为每个儿童的天性相差无几,关键在于发现和引导,这是教育的最初起点。然而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留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才是最重要的。(随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