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在海南省,一个位于棕榈林中央、淹没在耕地和稻田中的贫困村庄贡举是个“光棍村”,这里的适婚男子生活在痛苦与沮丧当中,无望找到一个妻子。
再成为话题,是因为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探访“光棍村”。关于海南“光棍村”不是新闻,在今年的海南省“两会”上,农村大龄男青年娶妻难问题引起了参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其中一份提案指出:在海南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不少大龄未婚男青年,个别村甚至近几年都没有男青年结婚,成为真正的“光棍村”。而当月的17日,新华社一篇关于《海南存在不少“光棍村”
》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海南有的村子4成适婚男性找不到对象,有的家庭几个男人都没娶妻,有的“光棍”已经五六十岁了,早已对结婚失去信心。如果说一个两个农村适婚青年成家难,还可以说是特殊个案,主要是其自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如果是成比例的农村适婚青年找不到对象,那就是一种社会问题了。实际上,这一社会问题不仅在海南存在,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并且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这种现象也就越普遍。
就以海南“光棍村”为例,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这其中有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的问题,导致了适婚青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随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大批适婚女青年背井离乡最后在外地扎根,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适婚男女比例的失衡;还有如高额的婚嫁费用,“挑剔的丈母娘”等都让一些适婚男青年望而却步。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最终直接反映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水平上。
从这一角度来看,海南“光棍村”问题折射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对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而言,“脱光”理应成为“脱贫”的一部分,至少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既是基于“光棍村”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言,也是基于现实中“光棍们的负能量”而言。
首先,这些“光棍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不富裕;
其次,农村大量“光棍”的存在,使得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加,酗酒、斗殴、赌博、嫖娼等问题多发;
再者,因为单身无后,农村“光棍”极易产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懒汉思维,缺乏家庭责任感,进而丧失了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动力,加之在农村人情往来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造成财富流失等,客观上不利于农村“脱贫”工作的开展;
此外,因为没有子女,单身汉年迈后养老、医疗等负担严重,极易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钱养老,从而成为社会负担,给扶贫工作拖后腿。
所以“光棍村”“脱光”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脱贫”是“脱光”的前提条件,而“脱光”则是“脱贫”的内生动力,因此,加快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也必须要重视“光棍村”“脱光”的问题。只有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经济结构,深化扶贫攻坚,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广大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才能不断消除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消除农村大龄青年择偶的“物质鸿沟”;同时,全社会还需共同努力,着力改变过度物质化的择偶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帮助我省“光棍村”的“光棍”们早日“脱光”、“脱贫”,走向发家致富、成家立业的美好幸福生活。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人数多出3000万至4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人将打一辈子光棍。在结婚对于确定社会地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社会,这将导致爆炸性的后果。
在海南,这种现象达到了令人不安的比例。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这里有着细腻的沙滩、游艇和环绕着椰子树的豪华别墅,是中国富翁的热带天堂。要想发现这里隐藏的一面,需要深入偏远之地,到位于岛中央的山区。“海南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在黎族和苗族聚居的山区,那里非常贫穷。光棍在那些地方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女性想脱离农村的贫困,到城市里碰运气,不再回来,而男性则留下来耕种土地。
海南也正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旅游业刺激其经济发展。或许在将来,光棍现象将会消失。但现在的这几代光棍已成定局。他们的生活已经被毁了。接下来“光棍村”会是精准扶贫的对象,但是针对“光棍村”的解困,首先要解决这里的愚昧和无知!(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