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联航官方微博消息,针对民航局相关通报情况,中联航十分重视,此前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并完成了相应整改工作。个别媒体报道机组互殴至头破血流内容不实,通报中的“6·14”机组两名飞行员因工作分歧,肢体接触产生误会,没有出现互殴等情况,中联航已按规定作出处罚。(2015年8月31日中新网)
在情况说明中称:
“中联航十分重视,此前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并完成了相应整改工作。其中通报有"6.14"机组人员肢体冲突,属两名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工作分歧产生误会,没有出现互殴等情况,个别媒体报道机组互殴至头破血流内容不实。”然而这样的解释依旧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两名飞行员”即便没有“头破血流”或只是“肢体接触”但这都是表象,因为两名飞行员意见分歧动起手来,那么此时他们的情绪是失控的,是亢奋的。
平时我们一说起民航客机飞行员,就会认为他们的素质好得不得了,人们必须这么认为,不然你连飞机都不敢上,飞行员不仅是机组成员的核心,更是几百号乘客的主心骨。如果他们心里有了问题,那么同机的乘务员和乘客心里怎么能踏实。也许人们还没忘记马航失联当初的就首先围绕驾驶员的心里展开调查,由此驾驶员心里素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民航飞行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少人这样形容他们是;心胸宽广,性格开朗;大胆果断,意志坚强;情绪稳定,控制力强;理解、记忆等智力水平较高;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四肢协调,方位判断准,模仿能力强。总之是完美人格的组合体,堪称“极品”
可是“6·14”事件的两名飞行员离这个“完美”远了点。
按常规配置,两名飞行员就是机长和副驾驶了,至于俩人应该是什么关系,如果俩人年龄差距大一点的有人说他们是“亲如父子”;如果相差不大就是“亲如兄弟”,说的是俩人配合默契,心灵相通,俩人应该是交心、过命的好搭档。可是这俩个人在飞行途中有了分歧、起了冲突,在说他们亲密无间一定不会有人信,分歧、冲突后果是什么?轻则影响到机组所有成员,直接造成大伙心情混乱,而这种情绪也会迅速转嫁到乘客身上。严重的,其结果就难不好说了。
现在看来官方无论怎么淡化这起事件,但事实已经存在,撇开所谓的“头破血流”的血腥画面,我们也不去追究“互殴”是否真的发生,但有了分歧起了冲突却是事实。至于是对飞行计划有异议。还是对飞行途中可能出现问题预判相左人不得而知,当无论哪一种都不该到了“事件”的程度,因为飞行计划是事先制定好的即便有分歧也早已解决好的,看法相左也可以由指挥中心介入协调,怎么说都不会导致一起严重的“事件”。
既然,“6·14”以“事件”定性,当事人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规章规定,被中联航决定对其停飞6个月的处罚。但由于事件的性质以及严重性,官方没有太多的解释,所以我们对其处罚是否适当无法判断。但试问乘客是否对“6·14”机组事件该有知情权,对于乘客来说就是以命相托,然而中联航至今也没有大大方方的说明真相,因为乘客有理由相信两名飞行员的分歧,可能关乎到了飞机的安危,乘客的生命安全。
人们如此“严重关切”的问题,也许不能仅用“停飞6个月”的处罚,就轻描淡写的折过去吧。况且中联航的问题还不仅于此,所以中联航首先要做的就是敢于直面问题,说明真相,不然在过去已经的“整改”也只能说是做戏罢了!(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