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umeiwen.com/uploads/allimg/c150829/1440V11264530-21340.jpg
临近开学,包括“最悲伤作文”诞生地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宝石小学在内的10多所凉山州小学,先后告知支教志愿者,教育部门出台了新政策,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能继续教书。此外,网友受作文感动,进而捐款扩建的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也被政府认定为违建即将被强拆。有的志愿者担心,即将入学的211名小学生读书成问题。(2015年8月30日《北京青年报》)
我们看到“无资质,又违法,存隐患,”其中一条就可以对该校实施停办并拆除,何况它都占全了,没有不拆的道理。
对此当地政府表示,“政府会保障孩子们享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孩子们肯定不会没有学上的”,但是,人们清楚当在开学在即的当下怎么可能得到妥善解决?眼下当地要求支教的志愿者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以及拆除违建的爱心小学的理由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令人无可辩驳。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倘若不是出了“最悲伤作文”那件事,当地政府是绝不会出台该规定的。毕竟,支教老师大多是大学生,极少拥有教师资格证,更主要的是,当地这种由志愿者来维持教学的局面已经多年了,而索玛花爱心小学也已投入使用4年了,之前当地教育部门对支教志愿者以及该小学一直持支持态度,从未提到过学校存在违建的事情,为什么在即将开学的节骨眼上,在师资问题和校舍问题都尚未得到落实的情况下,不但对支教志愿者拒之门外,还非要把学校拆之而后快呢?
当地政府并不避讳这样做的真正原因,他们对媒体表示,《最悲伤作文》对县里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事实上县里所有民政政策都是落实到位的,孩子不是没人管,也并非一些媒体臆想的那么贫穷……“现在发现一些老师的做法,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对这里产生了伤害”……“要是再闹出一个这个事儿来,你说我们怎么样来承担?”说到底还是因为“最悲伤作文”惹得麻烦。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觉得,“最悲伤作文”说道痛处,揭了短,打了脸,被指责当地政府没有尽到相关责任,招致了一些网友的责难。经过媒体跟进报道,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形。
因此,“最悲伤作文”事件其实并未给当地政府带来什么沉重的教训,它还是比较真实地表现出了当地基础教育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何以这些问题的曝光竟会成为“一个沉重的教训”呢?何以认为该事件对当地“产生了伤害”呢?当地政府是不是太过敏感脆弱了?
笔者觉得,如果说有教训,那就是当地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仍然太过欠缺,对外来支教的志愿者的支持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哪能因为某位志愿者老师改了篇学生作文,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就觉得自己面子尽失呢?
"最悲伤作文"诞生地小学要强拆,事件中的人和事再一次被关注,我们看到虽然当地政府称是按照相关政策办事,但问题是在过去的几年间,那些所列举的问题没有成其问题,偏偏在“最悲伤作文”出现后行动如此迅速。原本大伙认为“最悲伤作文”对当地政府有所触动,反思自身责任的得与失。在财力有限等客观因素影响下,本应更多地倚重公益力量,来对弱势群体予以扶持。谁都没想到等到的是《限期拆除通知书》,等来的却是学校要被强拆的最后通牒。
看来当初我们认为当地政府会有足够的雅量去包容不同声音,何况这种不同声音,还是建设性的又是自欺欺人了。在“里子”还是“面子”的问题上他们选择了后者,他们还是而将社会的热情拒之于千里之外。甚至是有意无意站到了当地贫困儿童及贫困群体的对立面。
通过这样棒里加抢的处置方法,地方政府无疑在自己毁容,现在人们已经不在意“最悲伤作文”是否感动,也不会追究“最悲伤作文”枪手动因如何。因为地方政府现在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回避问题,推卸责任,没有担当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官场陋习!否则怎么又会出现,在基金会愿意无偿把学校捐给政府部门管理,但没得到应许。目前他们正准备向西昌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也未得到答复的尴尬局面?!(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