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记得我的一位警察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许多人不理解我们(警察),当我们每次接到任务后,潜意识里都有同样的感觉,这是与家人的最后一餐,这是与爱人最后一次拥抱,这是与孩子说最后一句‘等爸爸回家’,但是我们不能流泪,因为我们是警察!”
6月9日凌晨,肃宁县发生特大枪击案,该县公安局政委薛永清在抓捕嫌犯过程中,不幸牺牲。6月10日凌晨约4点,薛永清的妻子因过度悲伤在宾馆跳楼身亡。(2015年6月10日中新网)
就此,公安部发文表示,“警察和家属都是普通人,他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与累、伤与痛!在此,我们对薛永清夫妇表示最沉痛的哀悼!为了百姓安宁,我们誓与犯罪分子做最坚决的斗争!”
我们从前日的报道中清晰地看到了薛永清作为肃宁县公安局一名干警,遇到危险时冲锋在前的事迹描述,无疑他死的悲壮,是警察队伍中的英雄,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然而,英雄的妻子因悲伤跳楼身亡,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众多网友表达了感伤之情,“太悲剧了!丈夫为国捐躯,您本应该把担子担起来,而你自私的走了,给亲人留下更多的悲痛!”其实人们不是真的怪警嫂“自私”,而是通过这样的表达来体现心中的痛。
两位警察的牺牲以及警嫂的纵身一跃,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打量警察、关注警察家庭生活的机会。人们开始重新打量警察这一群体究竟有着怎样的群像,其家属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公安部有个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每年有400多警察牺牲、3000多受伤。警察平均寿命48岁!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危职业”。而这个悲伤的数字背后所站着的,是数倍甚至数十倍悲伤痛苦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和战友。警察也是人。他们也是父母生、父母养。他们也都有父母妻儿。他们不仅是警察。他们同样也是一个公民。也是国家的一份子,也是一个自然人。警察和家属也是普通人,然而由于特殊的工作属性却让他们变得不普通,他们甚至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苦与累、伤与痛。生活不规律、缺少睡眠、吃饭常过点,工作还常常带有危险性。
可以想象,这些警察及其家人,他们的生活和精神是怎样一种状态。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口水电视剧中那样的英伟潇洒,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平和美好。记得我的一位警察朋友更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许多人不理解我们(警察),当我们每次接到任务后,潜意识里都有同样的感觉,这是与家人的最后一餐,这是与家人最后一拥抱,这是与孩子说最后一句‘等爸爸回家’,但是我们不能流泪,因为我们是警察!”
在悲剧发生之后,无论家人怎样热切地期待和盼望,也再等不来那个回家时歉意的笑脸,等不来那疲惫但充满爱意的眼神,甚至等不来那个历经大危险之后为安慰他们的小小谎言,更等不来那一个“等我退休后就不再让你提心吊胆”的美好诺言。实际上,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包括某些地方错用警力介入民间纠纷,某些警风警纪差的警察不依法执法,曾在民间造成负面影响。但就警察群体来说,这些警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公正执法的警察才是警察队伍中的主流。就此次两名警察牺牲与警嫂跳楼之后的民间舆情来看,公众对警察也多是报以理解和体恤。
薛永清因公殉职,妻子情绪失控,妻子的坠楼是个极端个案,但它也让人们看到,警察个体与其背后家庭的悲苦和不易。我们对警嫂的纵身一跃,或许无法感同身受,但起码可以从牺牲警察家人的悲声与泪影中,读懂警察们的疲惫与艰辛。记者这样描述:“事发当时,有警员发现刘文娟与她的哥哥站在楼顶。一女警通过楼顶小门钻上,看到薛妻没有被其哥哥拉住,纵身而下。”当公安女警才发现情况危急时,薛妻已站到了死亡的边缘,施救为时已晚。
就薛妻因过度悲伤跳楼轻生的悲剧,有人批评肃宁县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缺失和干预措施的滞后。虽然对此警方没做任何辩解,我们也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出现人员伤亡都会派专人对家属进行特别关照,但警嫂的纵身一跳确实始料不及。可见每次悲剧发生后对家属的陪护和心理疏导是多么的重要!换言之,只有心理辅导及时到位有效,才能避警嫂纵身一跳悲剧的重演。
薛永清和妻子已经走了,留下了四位老人和在读大学的儿子。而袁帅膝下的女儿还不满3岁。让英雄的父母能够安度晚年,让英雄的孩子能够得到关怀,鼓起勇气,勇敢面对生活,坚强走好未来的道路,同样值得期待。因为人们不愿看到太多“最后”的遗憾!(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