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该为“拼酒量” 致亡的女生担责

(2014-12-11 09:35:07)
标签:

学生

拼酒量

女生

校园

分类: ★随意时评

 

谁该为“拼酒量” 致亡的女生担责 

文/随意

   谁该为“拼酒量” <wbr>致亡的女生担责
   5日下午放学后,在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读书的小杨和其他11名同学,结伴去学校后山山顶喝酒。几个小时后,醉酒后不省人事的小杨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12月10日 云南网)

   常言道:无酒不成席。席中饮酒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酒,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个客观物质存在,当然,演化至今,酒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古人饮酒多是因为情之所至,或山河破碎,悲从中来;或临阵杀敌,一腔热血;或郁结于心,愁绪满怀;或红颜易老,无可奈何。而如今学生饮酒早已蔚然成风,然而这酒该不该饮,为何要饮,该如何饮,女生小杨的死又把我们引入了思考的小黑屋。

  关于事件的原因,报道说:可能是小杨醉酒所致,抑或酒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不过有同学说:“平日里,对于学生饮酒一事,学校有严格规定,‘就是坚决禁止’。如果发现,第一次批评教育,之后如果屡教不改,我们会喊家长来,实在不行,只能开除。”看来同学们对校方禁酒令心知肚明,那么为什么还要相约拼酒量?

   【事发经过】.....一行12人赶到山顶。为了喝得尽兴,一帮人玩起扑克游戏。晚上8点前,眼看着一桶老白干下去了一大半,六七人喝得酩酊大醉,一行人互相搀扶着回到宿舍。因为学校地处偏僻,120急救车没有马上赶到,他们们就叫了一辆私家车,将小杨和其他醉酒的5名女生送到延安医院。结果小杨的生命还是没挽救回来。

  【争议】杨师傅(小杨的爸爸)无法接受女儿的突然离世,他觉得女儿的死学校要负起责任:“一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怎么能让未成年人随便喝酒;一方面抢救不及时。如果抢救及时,孩子说不定还有救。”

  学校对此不予认同,“我们一直在做自己该做的,包括不允许学生饮酒等。为了防止学生在学校过生日时喝酒,我们甚至在学校门口见到有人提着蛋糕,就让他们当着面把蛋糕分了”。梁小飞说,而且,“事发后我们也在积极配合抢救,还有老师专门为孩子做了人工呼吸。”他建议小杨家属走司法途径,“该是我们承担的,我们绝不推诿”。

  目前,有关小杨的死因仍在调查,学生喝剩的酒也已被警方带回检测。究竟是醉酒致死,或是酒本身有质量问题,需要等调查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

  【随意评弹】关于大学生该不该喝酒问题一直就喋喋不休。有人认为:大学生可以喝酒,不过需要分情况而定。男生应该喝酒精度较低的啤酒。曾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当喝啤酒有助于保护血管,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并使年轻人的骨骼更健壮。女生应该喝一些葡萄酒,逢年过节,餐桌上总少不了酒助兴,其中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首推红葡萄酒。据说饮用红葡萄酒可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预防某些疾病。所以,大学生应该适度饮用那些对我们身体不会有太大损伤的酒。

  其实这也有些道理,所以笔者也认为:大学生喝适量的酒就好。有人以为在大学两样东西不可少一是谈恋爱而是饮酒,人们这样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这大学生就白当了。”但就我所知,大学里面谈恋爱已经“常态化”。由于在学校里谈恋爱的随意性很大,所以,导致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低。大学生因失恋而受打击者比比皆是,这个时候需要情感方面的发泄,喝酒能够很好地缓解大学生这一方面的负面情绪。

  我们要承认“感情深,一口闷”已经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许多人的口头禅,而且它的的确确是社交的一大要素,适当饮酒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古至今,喝酒一直是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喝酒交际应酬,不仅是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可以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饮酒,已经成为关乎面子、尊严的问题。也许我的观点有点偏颇,但是我觉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男生要想立足社会,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多时候需要在酒桌上“论英雄”,酒量不行是很丢脸的。喝酒厉害的男生,一般大家都会觉得这人豪爽,会比较乐意与之结交。但是我说的必须喝酒,并不是酗酒,酗酒的男生反而很掉价。

  其实,很多大学生喝酒是想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逃避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喝酒就成了他们面对挫折时逃避行为的帮凶。大学生既然已满18岁,就应该勇敢面对各种挫折,喝酒终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喝酒只能麻痹自己,不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还给家庭增加负担,重要的是喝酒容易出事,这些年,大学生喝醉酒后进医院的情况不在少数。因喝酒醉死、酒中毒身亡的时间也屡有发生。

    很多家长也有话要说,他们赞成年轻人喝酒。青年人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再加上酒的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而做出违法犯罪的傻事的可能性相当大。因喝酒闹事治安拘留的事也经常发生,说到这里笔者倒想起《弟子规》上有句话:“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里的“勿饮酒”指的是不要过量饮酒,可见过量饮酒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生只要适量饮酒,把握好度,还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如果喝酒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多数大学生都倾向于适量喝酒,在饮酒的认识上还是比较理智的。可是事件中的拼酒量显然不可取,应该严令禁止

  关于小杨的死,校方有没有责任,难道在学生宿舍区,相关管理规定也明确写明“学生禁止饮酒”制度上墙就万事大吉了?显然不能。最起码校方有失察之责,我想杨师傅起初也没有把饮酒危害性告知女儿,放心的认为,她很乖,知道做什么,什么不该做。目前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商家禁止向未成年人卖酒,违者将被处最高2000元的罚款。可为什么上述事件中的几名男生那么容易就买到了酒?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但问题是这些孩子都已经超过了18岁。

    其实,事后的工作再如何做的缜密都无法换来小杨的生命。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家长在未成年人饮酒方面,有助推作用。至于最后家长、学校、商家谁该得到重罚?笔者说了不算,不日就会真相大白,但是笔直在这里要说的是:同学,你别一时心血来潮玩什么“拼酒量”!因为太多的事实不止一次的提醒我们,这样做,问题很严重,结果很糟糕!文/随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