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清明上河图”穿越带给我们什么

(2014-11-25 08:39:24)
标签:

文化

时评

新清明上河图

杂谈

分类: ◈随意漫谈

 

 “新清明上河图”穿越带给我们什么

文/随意 

  

 “新清明上河图”穿越带给我们什么“新清明上河图”穿越带给我们什么“新清明上河图”穿越带给我们什么

  “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日前,这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在网络上“火了”。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2014年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人们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力作,属国宝级文物,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今天一副新的《清明上河图》展示在我们面前,然而“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从跟帖反响看,点赞者居多,批评也有不少,笔者对作品是给与肯定的,70后戴翔2010年中国“十大年度新锐摄影师”后就备受关注。他用镜头拍摄社会热点话题,并传递出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此次他又一次穿越时空创作出《新清明上河图》揭露社会上的“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这样颠覆性的《清明上河图》的确人不伤人感到了不爽。但是我们直接的就感觉到《新清明上河图》带有现实批判色彩,事实上创作,也在考量我们的开放包容的态度究竟几何?如果说看见《新清明上河图》就说它是“负能量”进而排斥,那么我们的艺术素养多少也有些可怜。

   就笔者个人而言,《新清明上河图》是构思巧妙的。它的好在于它制造的这种时空错位,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比如古式拱桥上挂的“GDP”横幅,“房价”等现实元素囊括其中,都极生动地再现了当下的无法回避现实色彩。当今的中国,开放的时代,需要有这样多元的视角与表达。如果我们矫情他们(画中人)连宋朝人也不像,只能说我们观念陈旧,认识狭隘。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古代背景与现代现象的巧妙结合,丑恶行为在画面中的突兀感等却呈现出一种大胆的创新。我们姑且不论它的艺术价值,但《新清明上河图》所呈现这些元素,其意义当然已不是为了个案的诉求与正义,而是希望通过记录“前车之鉴”,推动相关群体的反思与进步,给未来以启示与警醒。《新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一些现象,诚然尖锐,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从中汲取教训,读懂这幅画的内涵,尖锐的讽刺反而是一种正向的促进。

  新清明上河图无法与真正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因此,围观者大可不必担心《新清明上河图》的红火淹没真正的《清明上河图》。文明开放社会要容得下讽刺艺术,民众文化生活需要讽刺艺术,这也是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态度。从《新清明上河图》整体画面来看,看似结构混乱但多少多少能给人艺术的触动,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好作品。是否完美?另当别论,但是社会丑恶现象不会因为没有艺术讽刺就自我消弭,应该肯定的是将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聚合”形成的“新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对当下某些社会现象和矛盾的强烈讽刺,让人们继续反思“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发生的根本原因。

    也许太平盛世场面会让人欢呼雀跃,但是现实主义的批判或许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绘出我们实现的“中国梦”、最美的“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吗?。文/随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