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吉安市委书记王萍到底是书记还是富婆》的微博,在网间流传。有网友将搜索到的王萍照片进行比对,发现她在不同场合不仅衣服各不相同,手表、手镯、手链、项链、胸针等配饰,也不尽相同。新京报记者搜索相关图片发现,帖子中所附图片拍摄于不同时间。最早2007年,最晚2014年。对此吉安市委书记王萍对新京报独家回应,照片上的首饰廉价,她是有经济能力购买这些东西的。相关网帖是被查官员家属有意为之。(2014年9月23日《新京报》)
报道称:王萍有11款不同式样的手表,18款不同形状的手链或手镯,22款不同样式的胸针或胸花。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也有网友评论,“女人有这些很正常”。
但是我们看到事件还不是“穿衣戴帽”那么简单,还另有隐情。“我是有经济能力购买这些东西的,经受得起组织检验……这是涉腐官员家属对我进行的污名化行动。”“这件事有一个背景,与今年吉安市委反腐败案件治理有关。”王萍所说的背景是什么呢?资料显示:今年4月,峡江县原县委书记宋铜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带走调查;宋铜案牵出了峡江县原县长涂建忠违法违纪案,目前涂建忠正在接受调查。而涂建忠家族为了干扰司法公正,动员整个家族人员,多次前往主要领导家里、市委机关大院、检察院表达“放人”诉求,甚至多次扬言,若达不到要求,就“网上见”。
那么,王萍所戴配饰是否属奢侈品?领导干部又该如何“穿衣戴帽”?笔者不否认王萍书记是一位十分重视外在的女性领导干部,按理说没什么不可以,因为当下毕竟不是领导干部非要穿打补丁衣服的年代。王萍看上去显得很睿智,还不至于糊涂到没事自作。
官员热衷于豪华穿戴,无非是想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品味。在一些官员的潜意识里,通过豪华穿戴提升外在形象,本质就是想通过外在形象与普通人区别开来,也许王萍书记比较在乎自己的形象。只是这种形象是外在的追求和塑造的同时,但她确实忽视了这种高调塑造形象意识与官员追求物质奢华的腐败思想相契合。百姓“看不惯”。原因很简单,权力可以使人敬畏,却未必能让人拥戴。因此,提升非权力影响力,不容小觑。
近年来,穿戴奢侈已成官员落马导火索,其中也的确暴露出不少贪官的腐败面目。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穿戴特征,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官员还保持80年代的那种官员形象“四个兜兜一支笔”,但是,穿戴奢侈不应成为官员形象追求的一种风气。
领导干部如何塑造自身形象?
其形象标准:无非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这种党性追求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
笔者细想此事,其实不管是谁,只要钱来的干净,买得起。本无可非议。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物件和官员的身份一挂钩,就如此引人注目?由此反映出的公众心态和社会情绪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官员所配饰品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反映出群众对干部历来有一种固化形象,就是以往我们的领导干部皆以简朴、平实形象示人,老百姓对此已“看惯了”,如今,有些干部动辄穿金戴银就难免引起群众的侧目。而且近一个时期来,因穿戴名牌奢侈品而“翻车”的领导干部也大有人在。
不过,面对公众对官员豪华穿戴的质疑,还是值得我们一些干部细想一下,就是即使我们身上穿戴的一些名牌衣物来路很正,那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赶时髦、甩“派头”?还是显示身份抑或就想露露富,如果这些都不是,这其中包含的奢侈作派是确定无疑的。
而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其点点滴滴的个人形象,往往都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当许多老百姓还与名牌奢侈品无缘时,你领导穿金戴银给群众带来的只会是反感和厌恶,从而对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在百姓的意识中一个真正愿意亲民的官员,是不适宜穿戴着什么高档奢侈品去工作的。况且,就我们的干部而言,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宗旨,如是经常穿着什么豪华“配饰”去体恤民情,你不感到别扭吗?说到底,我们的干部坚守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光荣职责,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工作本身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自身形象和作风上也必然接受着群众的监督和考察,两道干部的穿衣戴帽从来就不是小事,能对此三思。
领导干部与一般人更要学会自重和自警,怎么才叫自重?笔者以为一要合规,二要得体,所谓合规,就是合乎角色规范、道德规范、组织规范、法律规范等等。得体,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与自己的角色、身份,与自己所处的场合十分吻合或者协调。王萍书记盛装出行,或许是长期自身修养使然,换在别人身上叫时尚,但是领导干部毕竟不是时尚女郎,所以要在道德防线、纪律防线和法律防线固守!网民“是书记还是富婆”的质疑无恶意,还是自己珍重为好!文/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