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第一天湖北校园血案令人震惊

(2014-09-02 09:29:22)
标签:

育儿

校园血案

杂谈

分类: ▲随意社评

 

开学第一天湖北校园血案令人震惊 

文/随意

 

  ◈开学第一天湖北校园血案令人震惊
   开学第一天,湖北十堰东方小学发生的持刀伤人事件震惊全国:9月1日上午,一名学生家长持一把水果刀来到东方小学五楼行凶,刺伤1名老师和8名学生后跳楼身亡。3名学生(2男1女)在送医院救治过程中死亡,受伤老师最终伤重不治身亡。据警方通报,犯罪嫌疑人行凶的动机,是其女儿未完成暑期作业老师未让其及时报名。血案的发生,再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2014年09月02日《京华时报》)

    用这么血腥的事件给全国人民上开学后的第一课,多少有些残酷。而这起血案的起因竟是犯罪嫌疑人陈某的女儿暑期作业没有完成,学校不让其报名。陈某因而怀恨在心,以给孩子报名为由进入学校后作案。

   这样离奇的起因,真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一个人竟然能如此无视生命的尊严、他人的感受、基本的价值,以天真烂漫的孩子泄愤,难道连未被污染的笑脸都成了刺在他心头的毒针?哪怕是些微的不顺心,也可能成为引爆一个人剥夺他人生命的动机,存留在人心里的黑洞,竟然能够如此之深!

   而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很多类似事件。2010年3月,福建南平持刀杀人事件,造成8个孩子死亡、5人重伤;2010年4月,江苏泰兴的幼儿园里,一名男子持刀砍伤32人;2012年12月,河南光山23名小学生被砍伤;今年5月,湖北麻城一男子闯入学校砍伤8名小学生……虽然各地都相继制定出台了学生安全管理文件,配发催泪剂、钢叉、防割手套等安保用品,但悲剧仍在不断上演。

   威胁到孩子们的,可能是疯狂的心灵、可能是洗脑的邪教、可能是绝望的无助。妄念一起,怕是无孔不入。不管围墙多高、大门多紧,校园都不可能成为独立于社会的安全孤岛。事实也已经证明,抓校园安全仅仅局限在校园之内显然不够,是到建立“大安全”概念的时候了。

   开学第一课,当是安全课。这样的课程,需要更多人来上。于教师和校园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安全防范,尽可能不留下安全死角;对于学生家长,需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防卫技能,让他们在危险来临时学会自我保护;对于媒体,则是要慎重报道相关细节,在唤起社会重视的同时,防止产生“模仿犯罪”;对于社会管理者,需要的是化解戾气,让更多人免于因为走投无路而在校园行凶,或者在公共汽车上引爆自己。“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孩子不能等。她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成长。对孩子,我们不能说明天,她的名字是今天。”没什么比孩子的苦难更触痛父母,没什么比孩子的安危更揪人心。

   开学第一天发生的一起校园血案再次震惊全国,也给全国中小校园蒙上了一次阴影。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保障学生安全,然而,十堰校园血案的发生,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人们不禁要问:安全措施升级悲剧缘何不断?虽然已有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问题同样值得警惕。比如,安保人员似乎对大门的看护越来越紧,但事实上大多数“门卫”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能起到“传话”的作用,最多也只能阻止一般群众进入,难以起到校园安全第一道屏障作用,有的校园保安措施形同虚设,我国已经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但相关法律法规多属于事后补救性措施,事前防范和教育指导性较少。

多地偶有曝光的学生被侵害砍杀事件表明,校园学生安全的防护网还有不少漏洞。“很多地方的规定都是临时性的,难免会走过场。”接连发生的惨案提醒我们,花朵般的生命更需要安全保护,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关检察机关的案件调查显示,在全部未成年被害人中,六成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少年。校园性侵、体罚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令人痛心的是,某些“反思”实际是鼓励以暴制暴的嗜血逻辑。在新闻跟帖中,我们不难发现满屏的“贫困论”、“有冤论”,什么“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拐是政府”,什么“你砍几个贪官再跳楼你是英雄”等等。这样的无良跟帖,无疑给当事人父母的受伤学生伤口上抹了一把盐。

  这种绑架网民一起“反思”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糟的是它搅乱了人们基本的判断力和价值观。但是笔者不能不说,在保护孩子安全问题上再次暴露出工作不实,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一阵风的做法是导致这起校园血案的根本原因。针对屡屡发生的校园惨案,首先要击碎“报复社会”的道义幻觉。社会要有这样的共识,报复社会杀人,是不可赦之恶;拿最无辜、最脆弱的孩子下手,更是万恶不赦!同时在保护学生安全问题上。不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保护孩子必须是常态化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形式主义!文/随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