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日晚间,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取得进展,嫌疑人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2014年08月28日新华网)
此时《新闻1+1》还在梳理重庆女大学生因为搭错车最终遇害案件,我们又听到19岁的江苏女孩,在返校途中失踪已半月,现在确认被害。女大学生和被害作为关键词,构成了今天(这个开学季)的黑色8月,由于女大学生被害,我们这个时段显然批评那些子女开学父母家人前呼后拥相随声音少了许多,因为感叹和惋惜声让我们无法淡定,虽然关于江苏19岁女孩被害过程警方还未披露,但是人们已经感到她的遭遇和重庆女孩一样的触目惊心。遭抢劫、被性侵、残忍被杀便是事件大概过程。
开学季女大学生被害频发,这与前日刚发生一起女大学生搭错车被车主杀害的事件,尽管凶手已经落网,但是案情尚在审理中。现在又看到一起女大学生被害的新闻。两个受害者都是如花似玉的大学女生,真的不免让人唏嘘感叹。
两件事情虽然都只是个案,两个姑娘的不幸也都很偶然,此时我们不能用分数来表述它的概率,因为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都化解不了被害者及其家属的百分之百的痛,损失和伤痛对一个家庭而言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或许我们又要反思究竟是环境恶劣?还是女大学生们太傻太单纯?
其实,尽管在努力营造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的良好环境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轻信,凡事多留个心眼总不会错。因为,保护好自己,是对家人的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吗!那么谁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或许把责任推到教育上有些人不会服气,认为教育是个筐一有问题就往里装,但是如果我们想通了安全教育已经纳入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当中就不足为奇,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我们都应该开展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的教育,那么,安全防范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但是在近期的案件中所反映出来的防范意识少得可怜难道这不是我们教育中的缺陷吗?
所以主持人白岩松提到这起事件也只能说:“不知道是个人原因,还是也跟刚才这个(重庆女孩)说的有类似的地方,希望不是。”
开学在即,不少单身返校的女大学生都要面对安全的考虑。至于是小伙伴们结伴而行,还是父母保驾护航,有必要做些考量。在这个黑色8月,也让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些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又该如何避免?对此,有的媒体分析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大学生除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理应比其他群体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有更强的安全防范意识。然而,考察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贯穿始终的安全和法律教育要么不存在,要么效果欠佳。特别是在大学阶段,非法律专业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学习一般的法律知识,多年不变的学校德育因教材陈旧、教法僵化,不能满足大学生深度适应社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化解外界危险等需要。
又是女大学生的悲剧。对于这两起事件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个社会总有些人不在法律的约束范围内而变得为所欲为。女大学生之所以被骗被害,笔者不排除跟社会上流动人口增多,贫富差距增大,人心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现偏差,图谋不轨或报复社会有关。不过,也有评论认为步步惊心,处处为营也不是办法,总有防不胜防之处。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她们从身体上就具有先天的弱势,成了不法分子下黑手的目标。这仅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
江苏女孩与黑车有没有关系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她一样遭遇被骗、被抢、被害的过程让我们痛心。随着网络资讯的迅猛发展,QQ、陌陌、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层出不穷,大学生的热情、单纯加之防范意识淡薄给自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一些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独自去见陌生人频频遇害的案例,就是明显的例证。
女大学生被害频发不管社会如何复杂,人心如何难测,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和防范意识是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保护自己的前提。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笔者则认为大学生们不妨有意识地多吸收对自己成长有利的信息,如此才能让青春远离危险,遇到危险时做到从容、有效应对。凶手必会得到严惩,但女大学生们一定要把防范作为自觉,为己、也为家人!文/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