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市白领不回家吃饭为何成为问题?

(2014-07-14 09:11:15)
标签:

都市白领

回家吃饭

7·17

调查

分类: ▲随意社评

  

都市白领不回家吃饭为何成为问题?

文/随意 

  

   都市白领不回家吃饭为何成为问题?7月8日,本来生活网联合零点调查公司在北京发布了中国首份《中国大城市白领“回家吃饭”情况调研》。发布会上,零点调查公司总裁袁岳代表主办方提出了“7·17回家吃饭”的倡议,号召大家将7月17日定为“回家吃饭日”,提倡当天“不加班、不应酬、回家吃饭”,(2014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

   “7·17”能改变多少?能让多少白领从此回家吃饭,对此笔者不看好,因为从2013年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一年来,人们依旧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人们都清楚,问题的提出绝不是吃顿饭那么简单,而是反映年轻人特别是白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连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虽然问题的提出有些极端,但是白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这一现象在90后身上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我们不能排除有主观的因素,也存在客观现实。主观原因主要存在两个方面:

   一是年轻人的家庭意识在淡化,那些刚刚脱离家庭束缚的年轻人,开始自由化的生活,会觉得老人的絮叨太乏味,亲人相聚又没有共同语言,与其见了平添烦恼到不如不见,如果再赶上逼婚的爸妈,他们更愿意选择独自漂泊,

   二是有些人更愿意站在露台仰望星空发出阵阵叹息,也不愿意与家人说说心里话,因为在工作了一天之后的他们,宁愿在虚拟的世界了寻找知音也不愿意向家人吐露烦恼,因为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忘记了只有家人才是自己的至亲之交。此时他们的回答永远是“工作很忙”,似乎这样就可以掩饰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客观原因则更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社会资源的困乏,在僧多粥少的中国特有现状下,竞争已经让他们无暇顾及回家陪陪家人,而单位陪领导上司,在外陪客户朋友却成了一种惯性,他们没有严格的8小时以外的概念,即便有点时间也要用来充电,无奈属于自己那点时间一点点被挤占、被挪用。说实话这不是有美好愿望就可以改变的,这是中国的现实,恐怕也是永远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稍不留神你的岗位就会别人挤掉,看好的一单活眨眼间就会被别人甚至是同事毫不留情的抢去。特别是女性朋友们,她们生儿育女都会丢掉工作,没几个按时歇足产假就得回到岗位,哪里还有时间陪家人。

    笔者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曾感觉那里工人就是为资本家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机器,其实反观我们的社会,他们又何尝不是不是一部机器,甚至连维修上油的时间都没有,而他们仅仅是为了生存。就这样,其中一部分人还常常沦为“月光族”,他们不是不想回家而是真的“回家好难”,另外就是带薪休假不完善,我们在法定休假的问题上就时常触碰这个问题,因为中国节假日的人员大迁移堪称世界之最,所以才派生出我们特有的词汇“春运”“大,小长假”而这些除了我们特有的节假日固有的观念外,还有就是我们的带薪休假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以及企业任然没有落地。

    报告指出:大城市白领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节奏快,私人时间被严重压缩,回家吃饭变得困难。“工作忙,没时间”已经成为人们回家吃饭最大的拦路虎。以北京、广州、深圳三地为例,结果发现,近四成的大城市白领更多是在外解决吃饭问题。其中深圳白领在外吃饭比例达到42.4%,居三城市之首,北京白领35.2%也在外吃饭。

   看来大城市白领回家吃饭成为大问题,尽管有40%的女性白领表示“不愿下厨”。男性白领却只有32%对下厨不感兴趣。但这不是“不经常回家吃饭”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然而我们又必须认识到,越来越少回家吃饭,不仅使家庭亲情关系越来越疏远,同时诱发年轻人的饮食健康的各类问题更令人担忧。文/随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