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坏消息: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巴黎、曼哈顿

(2013-12-23 09:02:10)
标签:

城市生活成本

北上广深

巴黎

曼哈顿

时评

分类: ▲随意社评
 

 坏消息: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巴黎曼哈顿

文/随意

 

◈坏消息: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巴黎、曼哈顿   北上广深生活成本全部高居全球前50。近日,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发布的环球城市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海外派遣员工来说,中国内地的北上广深分别位列全球第15、18、38和第40位。而“看起来很贵”的巴黎和纽约曼哈顿仅排在第29位和第33位。(2013年12月23日 京华时报)

  看到这样一份榜单,立马让笔者想起了前日讨论的热门话题,就是北京的地铁票价,北京有全球最便宜的地铁票价,但它同时有是城市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之一。当然此次排名有大幅度攀升的还有上海、广州、和深圳,让许多中国人一直向往的巴黎和曼哈顿也不得不落马后退。但是人么见到这份榜单高兴不起来。因为对于我们而言,它不仅仅是反映着城市的发展,则更多的是身处其中的打工族承受的生活之痛。当蜗居一族、井底人、蚁族跟繁华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繁华的背后是就是“心酸”,因为它加剧了普通百姓的生存压力。

    我们知道,当生活成本与老百姓实际生活现状形成巨大的反差时,则证明人民的生活压力就越大,虽然文章解释: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趋势,使得按照美元计算的物价上升,推动了中国城市排名上升。此外,房屋租赁等费用没有计算在内也是导致中国城市排名上升的原因。还说:这份报告是针对外籍人员在各国生活成本进行比较和排名,调查项目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当地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房价、物价一路高歌猛进给老百姓造成的生活压力确实已不争的事实。换句话讲城市的迅速发展并没有给老百姓到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想反是多了几分沉重的负担。同时还反映出,我们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到位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

    事实上从2010年起,北京、上海就超过了纽约的生活成本,当时人们就提出众多的外来打工者,却成了一群被各种华丽数据遗忘的人,也是被社保遗漏和收支严重不对称折磨的人们。再者目前低收入者毕竟还是占绝大部分,他们是城市的美化者,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的劳动者,然而他们却饱受着一般城市人不曾经历的恶劣生活。他们不敢进超市,一是超市的东西“贵”,二是又怕别人瞧不起。生病了还都是自己拿的药品,不敢进医院,生病只能硬抗。

    那么关于北京上海等地上榜主要是因为,正如文章所述有人民币汇率上升,这是国内各个城市都是统一的。还有就是房价上升,虽然在这个博爱高体系中不包括房价的,但是由于房价上升带动了所有基础产品价格的上升,比如超市租金上升,超市里的物品价格就会上升,工业物业的租金上升了,那么出厂品价格也就上升,所以大幅上升的房价对于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的生活成本有基础性意义。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的基本生活物价比其他城市高一点,拿公共交通来比,地铁(上海)的价格比北京高,出租车价格比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高;另外,房屋租金同样如此,从去年四季度直到现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房屋的租金和房价已经大幅上升。这是由于商品价格更高、人民币升值和住房需求持续走高综合导致的。但在中国花的钱多不意味着花得值。换句话说就是高的生活成本并没有相应的生活质量。

     在推高城市生活成本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不可忽视那就是“富人社群”,这些富有社群居民产生了对当地非贸易品的需求,而根据非贸易品的性质,这一需求必须由该国内部其他居民来供应满足,这些居民收入肯定比前者要低得多,我们称这些居民为“穷人”,那么自然推导出“穷人”的总人数以及比例决定了非贸易品的潜在供给。

    也就是说,如果富裕社群较为庞大,那么就会造成非贸易品的紧张,从而抬升了非贸易品价格,进而影响总体的物价水平,提高城市生活成本。而这又自然跟基尼系数有关。随着富裕人群的慢慢扩大和财富悬殊,社群的强大购买力提高了非贸易品的价格水平。所以城市成本也随着他们的需求而提高,但是他这样做的结果却让普通老百姓被逼的很无奈。所以在中国一线城市纷纷进入昂贵城市的同时,我们实际在变穷,

    虽然这份榜单不针对普通居民,但是我们躲不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造成物价的不断攀升,如此一来普通居民只有倒霉认穷的分了。所以笔者,才说北上广深中的个别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于巴黎和曼哈顿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话消息!文/随意

感谢博客首页***草根首页推荐 

◈坏消息: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巴黎、曼哈顿◈坏消息: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巴黎、曼哈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