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迟到一分钟要罚款一元,小组成员还要连坐受罚。近日,武汉三中高二(1)班班主任出重拳,对补课期间迟到的学生处以重罚。一周下来,高二(1)班先后有多人被罚,连坐人数达两位数。此举引来家长争议(1月17日《武汉晨报》)
【事件梗概】学生家长刘先生诉称,儿子就读于武汉三中高二(1)班,一周前该班进行寒假补课,班主任向老师宣布补课班规——学生上课迟到一分钟罚款一元,同时所在小组其他成员也要受罚,罚金充当班费。没想到儿子先后三次迟到,分别被罚1元、2元、3元,儿子所在的小组成员也因为连坐原因,每人被罚款同样的数字,儿子备受指责,影响了同学关系。该班一位学生的家长王女士表示,1元、2元是小事,但孩子们没有收入来源,被罚款也不敢告诉家人,钱从哪来?担心会因此让孩子想歪心思筹钱,“关键是实行连坐责任,造成同学间的关系非常不好。”
【随意评说】目前针对学生的罚款,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在不断的花样翻新,无论是迟到,还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反正针对学生有可能出项的问题,都不难找到相对应处罚学生的“科目”。叫许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学校对学生的罚款几乎成了商店名目繁多的挂牌价格,甚至还出现了罚款“包月价”,随物价涨幅的“浮动”价格,现在还有了罚款的“连坐”,接下来一定还会出现针对学生的“罚款套餐”。
对学生罚款“连坐”,武汉三中已经算不上首例,甚至在已经出现过的“一人被罚全班连坐”和“学生被罚家长连坐”的案例中也算不上有新的创意。但是“一分钟要罚款一元”,小组成员还要“连坐”受罚。对于学生来说算是比较重的“经济处罚”了。然而,这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学校用这种“以罚代管”的教育方式,来处罚那些迟到的学生为何如此盛行,这显然有悖于教育的初衷和本质。
学校存在罚款情况,对此我们常常听到这是学校面对“问题学生”不得不为之的方式,究竟是临时措施?还是学校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感染?很显然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在讨论此类问题,常常要流露出“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全都为了学生好”等等,有意无意在淡化有些地方和学校的“罚款”的行为。但是有多少人想过,其中忽视了在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的当下,如果老师只罚不管或是重罚轻管,就不能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而简单采取“不合法”的方式对待学生,“教育”效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纯净之地,不能沾染任何功利风气。这个问题才是值得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者深思。
“罚款连坐”看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预防学生犯错误,表面上是为了学生好,但是采取罚款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显然极为不妥。也许此举在短时间内有可能起到作用,但是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高中生正处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老师又是教育和培养的主力军,此时老师除了教授知识外,作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管理方式等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学生,无论是迟到、旷课等违纪违规是要被罚款,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有了将交罚款的钱准备好就是了,其结果不但管不住学生,反而在学生的思想中自然地形成“只要有钱就好办事”的观念。
我们还发现,每当对当事人问起“为什么要采取对学生罚款”,几乎都是被复制的语言,除了为学生好,就是无奈之举。但是笔者要说,无奈之后不可以“无章”更不能“无法”。其“连坐罚款”背离了学生接受教育本身,更与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相背离,“罚款连坐”本身就显得那么粗暴和荒谬。
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校风要靠老师和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来营造,对学生动不动就采取罚款,甚至连坐这样的“以罚代管”实质上是老师推卸教育的责任的一种表现。试想一下,“连坐”之下伤害了多少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是“园丁”也是“表率”,教师也是一面镜子,学生们不愿意打破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完美形象,那么教师又该怎样使其完美展示给同学们呢?不是严厉的训斥,更不是把罚款作为管理的法宝,
作为教师真的不要忘记自己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 者。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才是“人民教师”的完美形象。
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