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安大学一考研男生跳楼轻身令人扼腕叹息

(2011-11-28 07:28:43)
标签:

延安大学

考研生

跳楼自杀

校园

教育

杂谈

分类: ★随意时评

延安大学一考研男生跳楼轻身令人扼腕叹息

---评述(一)

文/随意

 

 

延安大学一考研男生跳楼轻身令人扼腕叹息西安大学图书馆

     昨日7时许,延安大学一名毕业生从母校图书馆9楼跳下身亡。警方调查后初步认定男生因不堪考研压力、对前途丧失信心而选择了轻生。据介绍,死者曾有抑郁症病史。(11月26日《西安晚报》)

  每次看到这样新闻报道总是会让人痛心不已,这样一位原本是风华正茂,被老师和同学给予厚望,又承载家人无限期望的大学毕业生,正在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的时候,即将摸到金字塔尖的时候。还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和极度的压力面前败下阵来,“抑郁症”困扰他无法自拔。早晨7点当阳光洒满校园的时候,在同学们即将开始一天新生活的时候,他却静静的远离人世,当他纵身一跃飘落地面时,与他同行的只有衣服兜里的“抑郁症”的诊断病例。而我们此时除了伤感,就是对他对待生命的态度非常遗憾。

   通过记者接下来的采访,我们得知他是大杨(化名)在今年7月份刚从该校财经学院毕业,因今年考研未果,就在校外租房积极备战,准备明年再次考研,再一次向自己既定目标发起冲击。然而当他攀上这座现代化图书馆楼顶时,这座大楼没有助他登上顶峰,却让他踏上了不归路。正如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的一名教授所说:“延安大学的校训是‘立身为公,学以致用’,而这名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才华,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看完这则消息笔者突然有个想法,如果医生当时不仅仅只停留在开出“抑郁症”的诊断病例,而同时有些心理干预该多好呀,或者告诉家属和学校方面,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因为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无论从社会、大学还是家庭都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本不该这样无度挥霍。同时血淋淋的现实告诫我们,现在的一个大学生仅仅完成学业还不够,特别在面对激烈竞争社会,还远没有做好必要的心里准备。

   今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而《中国日报》的一项报道就更让我们触目惊心,报告中提出自杀已成为我国20岁~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中国青年自杀剧增,每天约有600多名中国人自杀,有自杀企图的人在250万~350万之间,其中青年人占据不小的比例。

   延安大学校园内发生的不忍一幕,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告诉我们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高危群体,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果从大学生自杀率攀升中寻找原因,我们发现,除了恋爱失败和家庭不适的教育方式直接因素所致还存在以下因素,而且越来越突出。

  一是,心理疾病。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二是,学习压力。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

  三是,社会压力。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有失公平诸如“毁掉的一代”类似语言不绝于耳,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深感焦虑,从而产生自卑感。

  面对这样的现实而我们的事先干预远没有做到,现在许多大学包括延安大学都配有心理学老师,但是,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经费又不足,这一切都成了制约因素。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及时与心理治疗者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进而避免由于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造成心里困扰。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责任意识必不可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排遣和调整心态。让他们真正懂得:生命虽然是自己的,但却与社会息息相关,草率地选择轻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亲情的漠视,是逃避现实的消极行为。如果这样就不会出现延安大学大阳把考研作为大学生的唯一出路,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碰到挫折采取消极的行为。

   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的同时,要注意在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刻意营造的“没有差别、没有竞争、没有先后”的“无挫折”环境和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是何等的脆弱不堪!应该有意识让青少年在挫折中去体验痛苦,逐渐增强对挫折窘困的耐受力,以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理智地正视人生的风云变幻,勇敢面对逆境与厄运的挑战。

   我们要从延安大学大杨自杀的事件中汲取教训,要强化和培养大学生延安大学一考研男生跳楼轻身令人扼腕叹息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甚至可以大声的说出:“选择自杀,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又如何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文/随意【原创】

       后记:该文由“红尘相守”新浪圈和草根博乐推荐,谢谢编辑,辛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