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买贵,不买对”政府采购怎成为腐败热炕头?

(2011-11-14 08:34:39)
标签:

政府采购

只买贵

不买对

草根声音

随意评说

分类: ★随意时评

“只买贵,不买对”政府采购怎成为腐败热炕头?

---政府财政预算减20%也过不上苦日子

文/随意

 

 

由于,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举报中强调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再一次将政府采购推到风口浪尖。对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价格下限是为确保采购的质量,并为“花完预算”。而湖南财政厅坚持称贵就是好,可对于3000万高价产品比起1500万的产品好在何处,却避而不谈。“只买贵,不买对”政府采购怎成为腐败热炕头?

这样“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挥霍和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如此政府采购,其中所释放出的信息的确值得我们认真的探究。其实,湖南财政厅和文化厅政府采购的不耻行为,只是全国范围内政府采购中恶习的冰山一角,然而它却反映出,天价采购源于不合理的制度。所谓“花完预算”也不是只是湖南独有,更不是在今年才发生。因为临近年终,如果预算不花完,财政就要收回,而且它还会影响下一年度的部门的财政预算,甚至会因此而被缩减。所以,只考虑部门利益,而不顾及纳税人更本利益的“突击花钱”、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也就成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必然的选择。

至于此举他有多少不得人心,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如果此时希望有人站出来,对这种不正之风说“不”恐怕难上加难,因为这样合理、合法的花钱,合理、合法的浪费和挥霍,已蔚然成风,上级部门也乐见其成,因为不正之风也罢,集体腐败也罢,都在他们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败家子”在这时绝对是规矩之人,我要多少钱,你给多少钱,你给多少钱,我就花多少钱,该不该花?这些钱花在哪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顾及合法和纳税人的利益。

  至于说到“只买贵不买对”它也不是独角戏。多年来,特别是到年终各地都在上演内容相仿,区别的是不同剧种罢了,也从“折子”戏变成唱大戏,而且还愈演愈烈。近年来的代表作有:

    **前年,格力空调在广州市政府招标采购中遭遇 1700万元第一标中标被废,宁可选2100万元的,多了400万元。也不要有知识产权的格力,这就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废标案”

  **去年辽宁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用途为办公设备,采购内容则包括了U盘、移动硬盘、电脑、打印机等6类,其中U盘一项被指定为“苹果iPod Touch 4(32G)”,这次采购的最高限价为4.99万元算不上大单,可为什么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和议论呢?这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苹果iPod 案”

    **今年,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举报中强调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所爆出的“采购门”事件。

    看来在每一出戏里,不单纯是采购金额的大小的问题,而是对采购内容提出的质疑,另外就是折射出政府采购申报,审批,监督各环节存在的严重缺陷。事实上,由于相关法律的盲区和实施细则的缺位,让政府采购中“含有水分的价格”有了人为操作的空间。而正是这“灰色地带”,却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频发的热炕头。

   目前,“突击花钱”、“花光预算”、“只买贵不买对”等一切关键词汇集在一起时,在公众眼里就是财政资金浪费、寻租腐败等的同义词,特别是“吃光花净”已成为政府的通病,更容易引发民怨和极大的不满。因为,它对目前努力要实现的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对民生的投入形成严重的制肘。可想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不用在正途的行为民众怎么会不愤慨。

   更糟糕的是决策者,当直面这些乱象背后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的不足的时候,拿不出更有效办法和应有的更大的改革魄力。如果笔者拿“欧债危机”来指责一些地方政府过度消费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要忘记希腊,意大利等国的债务危机,政府的高额浪费和无节制的消费却是主要造成债务危机的成因之一。好了,不拿“欧债危机”比较,那么,节约政府开支有效控制政府过度消费,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情。

    我国的政府采购是在当时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展示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力求公开、公平、透明,消除壁垒保护。就在入世后这10年间,特别是自2003年1月1日开始,我们的政府采购规模也由2002年的1000亿迅速突破,到2007年达到4000亿,2010年达到8422亿。但我们必须看到就从国内采购而言,仅从2010年8422亿全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采购规模约为6000亿元中(占全国采购总规模的75%左右)。也没有对中国本土产品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使得“轻国货、重洋货”的政府采购变本加厉。

    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能对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财政对预算资金的流量和流向的控制,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最大限度地避免商品采购中存在的不公平交易和腐败现象。加强对权力约束与控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障纳税人利益这是实现完善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重点。

    近年来政府加强采购制度的完善在健全操作规范的同时,缺乏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必要的约束,把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使纳税人积极监督政府采购行为束置高阁,没有真正认识到政府采购资金来源于纳税人,这是纳税人天然的权利,而且来自纳税人的监督针对性强、效率高,能有效节约政府组织监督的制度成本,是对政府采购的经济目标和效益目标的贯彻和实现。

    但是从各级政府的政府采购,反映出中国现阶段的政府采购制度内部机制和健全外部机制,都没给上力,所谓实现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没有落到实处,甚至有些部门再利用这种不够完备的制度游戏人生,滋生新的腐败。

    目前,我们如果管不住“败家子”,那就从勤俭持家做起,审核工作不是过于繁琐吗?那就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开始,政府预算一刀切消减20%,不用担心,即便这样也回不到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时代了,矫枉必须过正否则极重难返。

    结余的钱不愁没地方花,给那些常年走不出大山的百姓铺路架桥,给那些没《新华字典》、没有学生食堂的贫困地区倾斜,再有城市的公共事业再上新台阶。当然还可以建设强军,保卫国防。也省的叫那些貌合神离小丑,在我们的家门口上蹿下跳,因为作为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三强”不可少。文化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三者不可有一偏废。

    如此一来也有助于“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低价、高效、廉洁、防腐”的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又何乐而不为呢?也必将对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提高财“只买贵,不买对”政府采购怎成为腐败热炕头?政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预防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那些已经在心态甚嚣尘上的“败家子'综合治理也会收到积极的效果。“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价高者得”等怪现象也能有效的控制。文/随意【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