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线》报道,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在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倒2岁女童后逃逸,路人无人伸援手,接着又有一辆车从其身上碾过,在前后7分钟内共有18人路过没有出手相救或打电话报警,直到第19位也就是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将其扶起,但是手上女童就像面条一样再次倒地,拾荒阿姨呼喊救人,在附近的女童妈妈赶到现场将其紧急送往医院……女童现在依然处于重度危险,女童的父母面对记者只表示:希望好心人帮帮忙,看到肇事车辆的人,向警方提供线索。
视频完整的记录了女童悦悦横遭不幸的前前后后,场面的恐怖和冷漠的路人会使每一位观者哑口无言,笔者居然没勇气再看第二遍。真不知道被两辆车三次被碾压的女童悦悦的生命能否出现奇迹。我们默默地为她祈福。
我们实在不知道此前的18位路人,视而不见的原因是为什么?肇事司机的逃逸叫人痛恨,但是路人的冷漠和无情实在让人寒心,最后还是被拾荒阿姨发现后呼救,惊醒了女童悦悦的父母,看到抱起时像散了架的布娃娃的悦悦,真是心酸的掉泪。闹市街头路人诡异的表现,简直就像一幅黑白色的“鬼街”,从他们急速路过实在难辨是“人形”还是“鬼影”。从闪过的身形看他们一开始就没想管此事,如果这时有人高喊一声,拦住来往的车辆也许女童就不会再受第二辆车的碾压,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起交通肇事,应该保护现场,但是打一个急救电话总不该是件难事吧,可惜的是,18个人中居然无一人这样去做。相反那位阿姨本能的行为都比那些路人高尚得多。

拾荒阿姨放下袋子疾步步走到女孩身前

然后拉起已像面条的女孩
从“不敢扶起老人”到“见死不救女童”,人们不禁要问,在今天文明社会里有些人怎么都已变得冷血如同行尸走肉,从匆匆走过的人流和车流中似乎已感觉不到这是现实生活中一幕。18个人看着一个被车辆碾压过的女孩无人伸手,他们一副神态告诉大家,似乎眼前的一切跟他们毫不相干,那一瞬间什么人性、良知、伦理、道德,变得这么一文不值,反而被所谓的“淡定”和“冷漠”所代替。不知这样诡异的社会现象还要延续下去多久?而我们看到在短短的几年间这种冷漠居然汇集成了一个社会恶性毒瘤,不断地侵蚀着社会肌体。
然而这一切真的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了吗?或许这是一件小事,小到不愿过多的去思考的小事。但是因小而却失掉了人们的良知和社会诚信的大事。帮扶他人站起来这样简单的事越来越难,仿佛只能看到有人倒地时淌出鲜血,周围一片灰色和漂移着个个僵尸。这是多么可怕的场面。
有人把目前这种现象称之为:这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是打破旧道德体系、重塑新体系的过程。归结于经济发达了人员流动大了,人与人之间也就老死不相往来了,这简直是一种诡辩,虽然现在有太多的人用法律不严,好心人被讹诈,人人自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人性的缺失。却看不到仍然有很多人伸出援手,帮助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人们。
** 4月26日早上7点40分许,聂恩驾驶的363路公交车从弹子石开出不久,车上突然有乘客大喊:“有人昏倒了!”聂恩赶紧将车停下来,到车厢后面一看,一名老人从座位上滑下来,躺在车厢过道上,口吐白沫。聂恩跑回驾驶室,急打方向盘调头,开足马力,将老人送进不远处的市第五人民医院。
**
再有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留日学生刺母一案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很大反响。因为行凶者已离开,只剩下躺在地上的母亲和一名正在救人的老外从录像上看,不时有来往的旅客,围观者也不少,但始终只有一名外国人施救。
**
也是10月13日,这天下午4点40分左右,杭州西湖新天地水域有人落水。落水者距岸边大约有20多米,只能见到头发漂在水面。经过此地的一位外国游客迅速脱去外衣跳入水中,向落水者奋力游去,并很快将其拉上岸。由于施救及时,落水者只是呛了水,无生命危险。10分钟后,警察赶到现场。救人的外国游客悄然离去,
其实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人性层面的问题。如果把人性定义为: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那么人性就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小悦悦不幸的视频中,我们从第一个人: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一副似乎看不到小悦悦,然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后来又有女子带着一个小女孩见后疾步走开,再到后来的几位驾车人的种种表现,你无法窥视到人性善良的一面,且不用说那位到现在还不想自首的司机,更是人性丧失到极点。
但是,如果一味指责人心浇薄显然不太公平。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当下只从道德层面呼吁大家不计得失、伸出援手,现在看来效果也不会太好。因为人们从过去的事件中懂得了不去帮扶一把会更稳妥、更安全,似乎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选择,也是在情理和法理之中,因为这样顶多是受到良心的谴责,最起码没有损失,还保住了时间。诚然,任何人都有权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去考虑帮助别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面对躺在血泊里呻吟不止的鲜活的生命,我们还能熟视无睹或冷漠无情,难道这不是貌似文明我们和社会的悲哀吗?
我们也不难发现法律条文或实施中的漏洞、失误。舆论宣传的失位,它都给社会和这个时代造成了社会风气的误导,势必造成热心助人、古道热肠者犹豫彷徨。政策层面出现这样的失误、漏洞,是令人不快,在某种程度上也起着推波助澜,重要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把朴素情感变得愈加的功力,让社会风气变得冷淡,让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者退缩。
如果这一件件“扶不起”和“见死不救”事件真的能使有关方面警觉,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相关法规和法律执行层面的错误,堵塞不应有的漏洞,在此后的类似案例裁决中,不至于出现助人受责,社会风气就会因此得到扭转,犹豫退缩者就会因不再有后顾之忧,而敢于大胆伸出援手。这才不会因小失大,这样才能使人性回归到本位,促进正义的社会风气好转。
我们必须承认“见死不救”这样的道德境界显然与大国公民的素质相去甚远,这远不是一份《技术指南》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道德模范评选”可以解决的,更不是提出一个“城市精神”就可以唤回人性和良知。如果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今天却如此人人自危?不用别人嘲笑,自己就要无地自容了。因为从前从未有过的,而今天又不得不考虑的就是帮人要成本,救人要留证据,像裹脚布捆绑住我们的双脚。
我们总不能让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悲剧中一降再降,因为它已触及到人类的基本特性。现状不改变,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再冠以“最幸福”也显得苍白。
--文/随意【原创】
视频链接: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1-10-16/0156615297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