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属于女人时代的当属唐朝的武则天时代,它把远古时期母系社会的妇女地位再一次拉到了到了社会中心的政治舞台。从此也颠覆了数千年“男尊女卑”的思维定式,纵然史学家们对此颇有微词,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历史地位以及在中国历史上作用。尽管人们在“男权”支配下泼墨挥洒,也不禁要被她们的美貌、智慧所折服。
如果说武则天是这个时代的开创和引领者,那么上官婉儿就是初唐与盛唐间一道美丽而奇异的风景。这位旷世美丽女人以她那特有的标志额头上“黑色梅花”,演绎了千柔百韧的别样人生和绝代风华。

似乎上天冥冥就有安排,婉儿必须于苦难中,她沐着整个家族的血来到这个世上。在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和一些老臣对武则天借高宗患病之际干预朝政多有不满,一直以敢言自居的上官仪建议高宗废武则天,可谁知这一举措早已被武则天察觉,武则天咄咄逼人的气势让高宗不知所措,上官家族也因此遭武则天嫉恨。结果,上官仪被告与废太子梁王忠通谋,武则天将上官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不满一岁的婉儿和她的母亲被赶进掖庭充为宫婢。
也许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上官婉儿坚忍的一生。从此,深宫永巷,漫漫长夜。一个美丽的小生命,在看似平静却又屈辱中慢慢长大。被死气笼罩的深宫中,伴随着萧瑟秋风,就会有婉儿幽怨的琴声响起。这段时间她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静静地读书、做文、弹琴。然而这一切现实生活却孕育着一天才的诞生。上官婉儿与生俱来的聪慧和美丽,再加上她对知识的渴望,使自己成了整个掖庭才色双绝出类拔萃的的女子。那个时候,她以为那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天真与纯朴。
上官婉儿长到十四岁的时,就已妖冶艳丽,秀美轻盈,再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所以深受武则天赏识。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武则天就把它碾得粉碎。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但是叛逆和复仇,在婉儿内心又是抹去的,据《后唐书·后妃传》记载:“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当时,武则天为了当皇帝大肆诛杀李皇宗室及其他异己。作为武则天贴身侍从的上官婉儿,却在徐敬业事变中起到了内应的作用。按照武皇帝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性格,像上官婉儿这种的人,死上一千次也是不够的,恐怕连婉儿也自知死期将至。然而,武则天却仅仅“黥其面而已”,这种有悖常理和她嫉恶如仇的做法,实在叫人惊诧不已。
而对于婉儿呢,一阵钻心的疼在一张姣好洁白的脸上蔓延,迅速扩展到她的全身。上官婉儿清楚地看到那闪着冷光的刀子是怎样一刀刀在她的额头上飞舞,那糅合了朱砂和琉璃的伤口不久就会在她的额头形成一个黑色的印记。那不是美人痣,而是一个带着晦暗的罪恶标记。这印记永远无法清除,标志着她永远是一戴罪之身,将永远戴着这朵黑色的梅花出入深宫,将永远也走不出一个叫武则天的女皇控制和阴影。
此时,她也意识到,从前那个天真烂漫的上官婉儿已不复存在,所有纯情的岁月将被深深埋葬。以后的岁月将会荆棘遍地、险恶丛生,将是刀光剑影、明枪暗箭。政治是什么,她后来在无尽的苦难和丑恶中终于明白。
最初的时候,谁都是质朴而纯真的都成为过去。然而现实对于她来说,付出青春的挽歌是婉儿渗透人生的代价。她终于明白,在政治强大的磁场里,身体究竟意味了什么,而爱情这种东西又是怎样地不堪一击。于是她不能回头,也不想回头了。她和武三思彼此需要彼此利用彼此帮助,她和崔湜在诗中彼此追求,灵肉相依。只是唯独没有爱。
两个美丽而聪明的卓越的女人。她们纠缠在一起,恩恩怨怨,互相成就了彼此。她们都同样热爱权力,热爱政治生命。二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婉儿恨武后又爱武后,爱恨,生死,纠葛着,爱到极致,恨到极致,刻骨铭心。最终,武则天没有杀婉儿,而婉儿,也没有报仇。她们的生命,却因为彼此而更灿烂。那么婉儿又为什么能够深埋仇恨顶着额头上的梅花以武则天唯命是从?
难道正如有人说,女人的天敌是女人,同样也可以说,女人真正的知己还是女人?或许是吧。
第一,真实的武则天让她多了几分敬意少了几分仇恨
一岁时随母亲入宫,对于家族的曾经有过的惨状,母亲总在采取回避不直言告诉婉儿,在她看来一个孤女寡母,复仇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苟且偷生地活下来,在深宫之内,在武则天一手遮天的情况下,她们别无选择。然而,上官婉儿这颗深埋在泥土之中的金子,还是被武则天发现了。而武则天给上官婉儿的印象,却是美丽动人,雍容富贵。特别在后来的与武则天的相随相伴中,了解了她的治国思想,对于权力的掌控力,特别看到是国家在她治理下的有序发展、欣欣向荣。使得婉儿对面前有着灭族的仇人,多了几分敬意和崇拜。更重要的是婉儿从武则天的身上,寻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意义。
第二,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婉儿选择了顺从.
上官婉儿走向政治舞台,走向权力中心,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上官婉儿的勤奋好学源于上官家族的里良好风气和家族传承,用现在的话来讲个个都是文化人,要不然她怎么可能在母亲的影响下,在后宫女孩中变得凤毛麟角。因为内涵广博的知识,婉儿必将与众不同,除了文章锦绣,她还变得才思敏捷,朝中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无论是被有些人说为攻以心计或是狡诈,她懂得既然一时还走不出武则天的影子,那就依附在武则天身边,这样自己才有大展宏图的机会,才有实现理想抱负的可能,
因此,再被刺上梅花印后她知道了摇摆不定比铸成大错,如果像父亲那样,再站错了队也必然会万劫不复,凶险无比,这样的结果她当然不想要,她不会断送自己的一生和来之不易的显赫地位。
第三,武则天的爱才惜才和大度造就了婉儿.
我们必须承认婉儿的生存环境是由于武则天而改变的,至于家族没有发生变故婉儿轨迹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婉儿真实生活离不开武则天的爱才、惜才,宽容和大度或许也是其他帝王都无法比拟的。
对于上官婉儿所有的心思,武则天可以说心知肚明。她不会不知道上官婉儿是她仇人的女儿,但她就是不杀她。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因素,但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控制欲,特别是对一个和自己“棋逢对手”般的才女,能够把她玩弄、拿捏在掌心之中,能够把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脸上刻下一个永远都抹不掉的黑色梅花,恐怕是做一个女人的另一重乐趣吧。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武则天随着自己的年龄古稀,身边有这么一位能干的女官,他要放心得多,毕竟少了一些那些为恢复李唐江山为己任的老臣们,不断的喋喋不休要强多了。关键还是武则天感觉现在的婉儿,太像自己当年的“媚娘”。所以才会有在这两个人把女人间的爱恨、情仇演绎到极致。
然而随之武则天死后,这座权力的通天塔也随之崩塌,上官婉儿也再没有了任何庇护。女人们的妒忌,男人们的仇恨,集中地指向上官婉儿。虽然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他对这位如花似玉的才女仍委以重任,封她为正三品女官婕妤,后升为正二品昭容,仍让她掌管诏命。可是这时昏庸无能的皇帝已经驾驭不了复杂的宫廷局面,对武三思势力的崛起、韦皇后虎视眈眈的觊觎皇位视而不见。上官婉儿又没有族群的强有力支持,景龙四年6月,韦皇后发觉篡权之谋被中宗发觉,就先下手为强,毒死了中宗。不幸的是,上官婉儿不仅卷入了这场宫廷之战,而且由于她的智慧和才能也被认为是一切政治动向的推手。
李隆基举兵政变,在一个满天星光之夜杀入太极殿,韦皇后被杀。上官婉儿虽然找出了中宗草拟的遗诏,并让宫女举烛相迎,她知道自己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一个由女人统治的时代即将结束。已46岁又经历无数的血雨腥风上官婉儿,她平静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在寒光闪过后这位美丽、智慧、才华集一身的旷世女子的魂魄渐渐散去。对后人的如何评说已不在意。
好在李隆基对他这位婶婶多少还有几敬仰,对她的功过是非还是辨得清,特别对婉儿的才华给予充分的肯定。虽然有一种说法李隆基错怪了上官婉儿,清楚真相后为了追思这位婶婶,命人编其文为《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才有幸让我们今 天的人们,从她的诗文中包括《采书怨》在内,来领略这位美女、才女的情感世界。人们在谈起上官婉儿感叹,所有的花儿都会凋谢,只是这样的凋谢,让人在千年之后仍禁不住地心疼。
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