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等死” 盼病人快上路
文/随意[原创]

从08年发生长春医院里的雇人抢尸到殡仪馆积极发展医院内线人抢尸,消息被曝光后4年过去了,但我们今天再看此类现象时,给出的结果是有增无减,在费用上由早先黑车运尸的800元(人民币)运费到去年的信息费800元(人民币),今年又提高到了信息费1000元(人民币)甚至更高。北京晚报3月21日再次报道了近期合肥殡葬业的恶性竞争《病人还在抢救,殡仪公司抢人》,文章指出:病人还在抢救室抢救,数家殡仪服务公司的业务员已接到“通知”守候在抢救室门外;而打电话通知殡仪服务公司的“线人”每次会获得一笔信息费。记者近日在合肥一些医院调查发现,由于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殡葬服务行业的竞争“战场”已经前移到医院,不仅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困扰,还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我们不难看出“等死抢人”已把殡葬这一公益行业彻底变了味。当前,殡葬事业已由过去的纯粹的公益事业转化为“一个特殊的服务业”。
对此,几年前我们或许还不可思议,甚至还感觉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几年过来它却真实的在我们身边上演,把尸体作为“摇钱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形成的经济链条也越变越粗。殡葬业自2003年市场开放以来,由于“官办”与“民办”的利益不对等,加剧了市场混乱的激烈竞争局面。同时由于税收的漏洞也是的殡葬市场异常复杂,由于殡葬的市场巨大,所以它也排在了十大暴利行业的前三甲,在房地产、教育之后名列第三。无论是国营还是民办在这乱象环境中个施展技能,也凭借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人员也从雇人蹲点发展到了发挥院内成员积极性以及潜力,使得环节便利和便捷。另外服务对像从过去“抢死人”演变到了现在也“抢将死之人”。
之所以发生“抢尸”的现象,是因为每具尸体后面都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挣的就是死人钱,而这一切都决定于能否搞到尸体,因为有了尸体才能赚到接下来的火化、墓地和灵堂等费用,所以“尸体”就是他们的“摇钱树”这一说法一点都不假。
去年在医院看护住院的病人,由于同病房有一位年龄较大患者,在我陪护家人的半个月内就常碰到有人不停地向里张望,在打热水时也会有人找你搭讪打听同病房的患者情况,这些人当然不是患者的家属。后来问护士后才知怎么回事,她们管这些人叫“尸倒”,而且告诉我他们基本是护工。在重症监护室病房里的患者多是病危的,也是“尸倒”们重点关注的。手术抢救室每当有外伤患者做手术,这些人就会守在外面。所以那里的“尸倒”也最多。有时我还要庆幸,因为他们没问我的家人什么时候死。
只要听到别人的死讯,他们就会冲上去围住家属丝毫不考虑死者家属此时心情说:可以为死者家属提供运灵、寿衣等“一条龙”服务,随后开始谈论价钱,接着把尸体运走。随机把电话打给守候在医院殡仪公司。但是糟糕的是他们有时为了抢尸源,在病人还抢救时就把电话打给了殡仪公司,结果就造成多家殡仪公司齐聚病房或抢救室门外“等死”。医院有太平间的都用不着存放,更何况有些医院根本就没有太平间。我们无法想象此时他们还有什么对死者的尊重?特别是他们不顾患者家属在为抢救中亲人焦急万分、忐忑不安的心情兜售自己的服务项目,为此也引起了病人家属们的极度不满,也因此频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在我看来这纯粹是给死者或将死之人的家属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当病人将去,一个家庭陷入悲痛之时,却有另一群人蠢蠢欲动,准备迎接他们的下一单生意。出卖信息者以及殡仪公司员工,他们体会不到丧亲之痛。他们脸上,写满赚钱的欢欣鼓舞。这对刚刚故去的先人是怎样一种讽刺?当有一日自己亲人在将死之时,也有殡仪人员接到通知,早早等在急救室外等着领尸,他们又该作何感想?
然而这种现象又哪里仅仅是过去长春有?现在合肥有?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少数,恐怕各级医院内殡仪馆“抢尸”现象都有。出卖信息的护工、保安、保洁员...,的确达到了改善生活之目的,殡仪公司自不必说,每当有人逝去,便是他们摩拳擦掌之际,一番公关,随之而来的便是让旁人想象不出的巨额利润。其实“抢尸”只是这利益链的开始,他们在利用家属面对先人伤痛之际不计较钱物的心理和身心脆弱,开始利益的掠取。正如业界所说,为追逐利润,不惜榨取逝者最后生命价值的殡仪公司。所谓的尊重逝者,尊重生命!只是他们的遮羞布,并以此来遮住他们不透明的价格黑幕。
这样乱象的殡葬市场,难道不又是一片滋生败坏社会风气的温床吗?这种在死人身上打主意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象如不整治,便会使殡仪馆在医院“等死”盼病人快上路就会愈演愈烈,这是有悖人伦的事呀!这到应该“马上办”才是!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