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长江故道上的天然鱼米乡
(2010-05-31 06:28:32)
标签:
黄庭坚长江天堑渡江战役镇区华阳镇 |
分类: 散文 |
崛起在长江故道上的天然鱼米乡
——记1988年时的安徽望江县华阳镇
华阳镇,因华阳河得名。从古至今,无人不谓华阳是个好地方。当雄浑宽阔的长江万里奔腾,经由江西九江调头东北,直下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时,四处景色,实为壮观:南岸积山万状、层峦叠嶂如犬牙交错,真古来天险处;北岸良田千顷,湖泊纵横似无边绣锦,实天然鱼米乡。
华阳河流域在本县境内主要是华阳河和宝塔河两条,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5511平方公里,公元前48年,现今的西湾河、华阳河、宝塔河等均为长江故道,当时江湖连成一片.以后几经冲刷,形成沙层并逐渐扩大,至公元1068年江湖分隔,形成大片沙滩,遍生芦苇,江面向南推进,内湖水则由长河经华阳人江。1915年起:沿江大片沙滩陆续被开垦为耕地,并筑起若干小圩。1955年兴建杨湾闸和整修华阳闸与挑筑东隔堤之前,江河湖水相通,l956年上述工程建成后,汛期控制了江水泛滥,并使华阳、皖河两水系隔开,从而改变宝塔河水的流向,现由东向西,经吉阳水汇人华阳河。排水季节河水经华阳闸直入长江,在江水高于内水时,经吉水流人泊湖。
华阳境内,水脉相通,是以淮河到长江天堑的水路交通要道,又可以从雷水经湖北黄梅溯青林水北上,到湖北、河南都较便当,从陆路去湖北、河南亦较便当。
从军事上讲,安庆乃金陵(南京)门户,九江为江西之咽喉,又为湖广、江南之腰膂也。华阳一带,正是位于安庆与九江之间,尤其是处于横枕大江、回风急击、波浪涌沸、为舟船险阻的马当山斜对方,又正当屹立中流,孤峰耸峻、半人大江的小孤山和重镇安庆之中,所以华阳一带,直接关系南京、安庆和九江的安危,其地理位置至为重要。自古以来一直为军事要地,兵家必争。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渡江战役中,华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突破长江天堑的出发地之一。华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曾为渡江战役谱写过胜利的凯歌。渡江胜利后,五兵团司令部政治部给回民支前队颁发一面锦旗,称颂他们是“伊斯兰的英雄。”
华阳为千年沙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棉花、油菜籽、大米、水产为大宗。当地群众概括为“粮、棉、油、猪、鱼、蛋”。l987年,镇区(不含各乡)年产油菜籽320万斤,棉花265万斤,粮食720万斤,水产140万斤。镇区总人口31336人。
1400年前,华阳这块地方曾隶属于彭泽县,(即陶渊明当县令处),后经历代开垦,发展成今天这样。开垦的群众主要来自“九省十三县”,人口主要为汉族。现在的建制镇为区镇合一,全区人口l03090人,人均收入500余元。本镇农业税收近三分之一,棉花产量占全县一半,皮棉单产200余斤。系国家出口优质棉基地。食物油占全县一半。工农业总产值4374万元(“七五”计划末期,预计突破l亿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2907万元,人均产值1000余元。镇区粮油食品加工能力较强,华阳面粉厂为现代化生产企业,年加工面条1000吨。华阳油厂年产值669万元,年产食油3060吨,该厂生产的食物油销往大江南北,棉籽饼大量出口。由于产品信誉好,在山西运城、湖北鄂州等地区销售均免检,该厂油脂浸出工艺的溶剂耗评比,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镇区拥有棉、纺、织、染“一条龙”纺织厂,还有日用化工,生物化工工业。生物化工厂生产的“井岗霉素”,通过上海口岸,远销东南亚各国。
华阳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长江中不仅有中轮,而且有大轮停靠,上至重庆,下至上海,华阳通往大轮码头的班车每天在十班次以上。内河有小轮通华阳,泊湖,乡乡通公路,汽车客货运输穿梭往来四通八达。国家又投资l600万元(不包括配套工程),建造了一座设计原理与葛州坝相同的过船闸,可使300吨船只缓速通过,从此联通安徽、湖北、江西三省内河水系,泄洪受益耕地面积达7000余万亩。华阳河流域船只直接由闸口入江达到沿海,华阳过船闸的建成,堪称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阳镇区建设迅速发展,现在市区面积已达2.7平方公里(不包括镇郊村)。城镇规划设计获特别奖,著名的“雷池”大道宽40米开外,近几年连续新辟7条街道。镇区市政建设前景灿烂,条件优越,为吸引国内投资与省内外人士来此务工经商,创造了极好环境和投资条件。华阳全区地势平坦,沃野一望无际,且镇区分布于长江的整个河漫滩之中,具有较大的找水和供水前景。根据现有资料,在含水层厚度大于10米的地区,单井出水量每日可达1000吨左右。镇区现已自筹资金,由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局帮助设计,广采武汉、广州设计之长处,建立一座具有八十年代国际水平的自来水厂。国家有关部门曾认为华阳地处要冲,发展前景辉煌。有建市的基础。
镇区现有中学2所,在校生2011人,有小学21所,在校生3791人,有幼儿园2所,入园儿童465人。各类医院1l所,福利院1所,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站、邮电局门类齐全。镇区人均居住面积达15平方米。
华阳人由于来自五湖四海,南北风俗习惯均有,无论是南方人、北方人在此生活都能适应。
“江湖吞天胸,蛟龙垂涎口。”这是宋代名士黄庭坚《移舟出大雷》中的诗句,黄庭坚当年对华阳多有吟诵,诗中多的是“村南鬼火寒,村北风虎吼”之句,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听到华阳人民吟唱出意气昂扬的新民歌:“华阳,华阳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