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64d2dd89gad24b6e00b3c&690
今天跟着涵涵妈妈去听了关于0-3岁激发孩子的潜能方面的讲座,感触颇多,很多以前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被专家一点拨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Nick本身也是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总结了咱们作为父母培育孩子的目的: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成功的一生。相信咱们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一辈子快乐,也希望她能成功,一句话涵盖了太多太多!Nick还讲,父母的参与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父母投入的越多,孩子越卓越,父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可替代的,听到这句话俺心里很震撼,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那么重要过,感觉压力倍增,后来nick讲的内容让俺明白了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Nick引用了咱们老祖宗的一段话“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幼儿的时候的侧重点是孩子情感方面的培养,童年时期主要培养它的道德观,少年时期要帮助它拥有远大的志向,而成人时期主要修正自己的品德。老祖宗通篇都没有提到知识的培养,说明古人并不把知识的累积列为培育孩子的重点,而2000年之后的今天,咱们却把孩子的知识传授列为第一要素,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不在乎孩子的喜好,不在乎孩子的快乐,一味的强加着父母认为应该学习的东西,这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退步……
其实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远见远远超过了今天的我们,只不过老祖宗的这一观点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证,咱们老祖宗认为孩子从受精那一刻就已经拥有了生命,所以孩子满月后就认为是1岁了,这其实也体现了咱们老祖宗对胎教的重视,当孩子拥有了生命,父母就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对其进行各种培育,而这些培育不见得就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丰富孩子的体验,丰富孩子的各种感官的体验,胎教中的音乐胎教就是对孩子听觉的一种体验。
Nick说75%得孩子是潜在得天才,只有3%的孩子是天生的天才,所以,即使咱们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天才,咱们的孩子也一样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天才,只要父母投入很多的精力开发孩子的潜能。而在开发潜能的过程中,让孩子快乐的成长,让孩子有一个完善的人格,比知识更重要。NICK说孩子2岁之后如果父母每天投入半个小时和孩子聊自己的这一天的情绪变化,那么孩子3岁之后会很乐意和父母聊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慢慢地学会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绪,自己开导自己,其EQ会比较高,这一段话对俺的触动特别的大,一直以来都觉得孩子的EQ很重要,但是怎么样帮助孩子拥有很高的EQ一直是俺很困惑的地方,俺知道常和孩子沟通会很有效,可是俺会有孩子不和自己沟通的担心,没有想到其实孩子2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先向孩子诉说,进而让孩子以一个平等得身份和自己诉说,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方式!
那么既然知识不重要,那什么重要呢?什么是潜能呢?Nick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数学的潜能是逻辑和顺序;而语言的潜能是倾听和模仿,像幼儿园会有很多得关于逻辑和顺序的排序之类的游戏,都是为了开发孩子数学方面的潜能,而孩子聆听别人的语言进而模仿别人的语言就是丰富自己语言的途径。
早期教育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潜能的开发。
0-6岁的孩子可以由父母帮助来改善自己的潜能,孩子的学习速度就是孩子潜能的体现,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学习速度很快,那么它天生的此方面的潜能会大一些,父母可以多让它解除这一方面的东西,而学习速度慢的方面就是孩子潜能相对比较弱的地方,父母不要因为孩子不喜欢就避开此方面,要帮助孩子丰富此方面的体验,来改善此方面的潜能。例如孩子不敢玩秋千,父母不要因为孩子不敢坐就一直逃避,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从慢慢地轻摇开始,慢慢地让孩子体验秋千的快乐,当它用笑声来回应时,再试着尝试更大幅度的,进而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尝试秋千。
丰富孩子的体验是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能丰富孩子体验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孩子的经验越丰富,它的潜能就越强。只要有体验孩子就会有进步,父母不要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让它并帮助它做所有的体验。丰富的体验能丰富大脑,而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幼儿期。
游戏+体验=学习。 这个很容易理解,俺自己想了一个俺自己的例子,果妈不喜欢学语文,因为父母都认为语文不重要,所以俺一直没有在语文方面下功夫,所以无论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差,后来高中时俺发现俺很喜欢看小说,通过看小说丰富了俺的词汇,看小说就像游戏一样,通过这个俺学会了很多语文的知识。
体验这一重要的概念通过Nick觉得一个例子俺觉得特别形象,一个音乐天才它能把听见的任何一首曲子写成五线谱,这一点大家都很崇拜;而另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可以把听到任何一句普通话写成文字记录下来,这两个例子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讲声音记录成符号,其实都是很厉害的技能,但是人们都会崇拜音乐家,没有人会崇拜那个语言天赋的人,因为大家都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对于音乐的体验都很少,而大家对于普通话的体验都很多,所以大家会崇拜那个音乐家。
丰富孩子的体验有三个要遵循的原则:
1)重复性:丰富孩子的体验必须要不断的重复,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记住,并因为自己的记住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一致性:建立规矩不能破坏规矩,没有一个孩子会听一个立了规矩又转身破坏规矩人的话,那样做得后果只会混淆孩子的是非判断,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父母一定要坚持。Nick讲孩子4岁之后才会遵循规矩,但是从小给它立规矩可以帮助它4岁时就很快的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3)适龄性:当孩子无法做到时,要理解孩子,孩子是慢慢地学习得,不要强制性的然孩子体验,会形成孩子很大的挫败感,一切让孩子做主,让孩子喊停,让孩子玩个够,如果喜欢那么就重复性的让它体验。
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体验是很很多方面的,包括体能方面、感官方面、音乐方面、语言方面、人格方面、社交方面、识别方面。因为一些原因,果妈只听完了前两项就撤了,但是俺觉得各方面得宗旨都是一样的,多给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无论是哪一方面,掌握这个原则,孩子的潜能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果妈的记忆力很差,连夜记录下来时刻鞭策着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养育孩子真的是一个很艰难得过程,做学习性的家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http://s3/middle/64d2dd89gad24b3d7e5b2&690
http://s16/middle/64d2dd89had41edc6d38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