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生命,从不卑微————英国纪录片《蒙哥》影评
(2011-10-31 19:25:57)| 分类: 光影随感 |
有爱的生命,从不卑微
——英国纪录片《蒙哥》影评
非洲南部喀拉哈里荒原,火热的太阳炙烤大地,在这片古老而沧桑的土地上,无数生灵繁衍生息。它们遵循着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法则,顽强地度过每一天。纪录片《蒙哥》所呈现的,就是这片草原上“狐獴”(Meerkats)家族的故事。
影片开始,小Carlo只有三个月大,面对猎鹰、毒蛇以及其他大型动物的时刻威胁,它在哥哥的帮助下学习捕食、防御等各项求生的技能。在极其干渴的喀拉哈里大沙漠,在接近一年的时间中,Carlo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追击与奔逃,哥哥为救他牺牲了自己;经历了极度的炎热与干涸,为了争夺水源而面对战争;也经历了迷路,最后成功回到家族中。最终,Carlo从最初的懵懂无知,成长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整个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的很多动物纪录片,导演没有把动物当作没有丰富情感的生物,以科普纪录片的方式着重呈现他们的生活习性,而是在长达6个月的观察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以拟人化的拍摄和剪辑技巧,赋予动物人类的情愫和心理活动。
尽管影片有重构的部分,但考虑到现实条件的各种因素,这却并不有损于其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本片荣获丰田地球奖特别奖。
一、情节跌宕起伏——生命的故事永远壮美于任何杜撰的文字
整个纪录片的结构张弛交替,再加上恰当的剪辑,使整个纪录片情节富有张力,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会儿暴风雨来袭,一会儿又雨后彩虹初现;这一刻小Carlo还在和邻居松鼠们嬉闹,下一刻就突然遭遇长蛇的追击,在草原间奔逃。一张一弛,不断制造的冲突点,再加上纪录片本身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使观众的精力不由得高度集中,心情随着Carlo的欢笑与悲伤不断起伏。
豆瓣上有人评价说:“惊讶于Carlo这成长过程中,各种艰难险阻,像是导演安排好的一样,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部拍摄动物的纪录片,而非一部好莱坞商业制作的剧情片。”的确,初看《蒙哥》,几乎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而非导演设计好的一场电影,因为故事情节会让任何一个编剧赧然。但是,生命的故事永远壮美与任何杜撰的文字,这也许是纪录片《蒙哥》从主题上就成功的一点。
二、画面富有人文色彩——特写镜头与主观镜头相互交织
整个纪录片的画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以Carlo家族的活动为主线的镜头记录,以及作为过渡和活动背景的非洲荒原的节气变化。
前者以特写镜头为主,巧妙地以喀拉哈里荒原金黄色的沙土为主要拍摄背景,再加上逆光拍摄的技巧运用,使这部分的色调以温暖的金黄色为主,既具有非洲大荒原原生态的风情,又彰显着生命生生不息的张力;而后者借助航拍、广角拍摄的技术手段,以全景的方式极力呈现非洲草原日出日落、干旱雷雨等自然气象的壮丽景色。绚烂的画面,极尽大自然中生命的各种色彩;醉人的风光摄影,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灵。
主观性镜头——虽然《蒙哥》是一部动物纪录片,但从镜头使用却不难发现,导演采用了拟人的方式来拍摄纪录片的情节发展。例如,在巨鹰追捕狐獴的一幕中,从巨鹰视角拍摄的狐獴逃跑的身影、神情以及接近大地时草木的浮动,和从狐獴角度拍摄的巨鹰的利爪,逼近等主观性短镜头相互交错。在拍摄主体的目光移动时,下一个镜头拍摄的主体眼中的世界也会带一定的角度旋转——这种故事化的方式使整个情节的发展极具“人情味”。
三、音乐荡气回肠——独具非洲风情,烘托并诉说着生存的故事
记得在杨钢元老师的《记录片制作》课上,我们曾对纪录片《初来乍到》中音乐的使用有过激烈的讨论:虽然它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但有人认为,其中的音乐过度煽情,影响了纪录片真实客观反映事实的功效。但对于《蒙哥》这部纪录片,考虑到动物本身语言等同期声的考虑,我认为整个片子的音乐不仅仅没有损害其真实性,反而为交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节的推动发展起到了恰当且出彩的作用。
全片的音乐具有浓郁的非洲民俗风情,展现了喀拉哈里荒原质朴而又不失野性的生命张力。同时,人物化的动物配乐与情节相互匹配,或张或驰,衬托并诉说着一次次的生存故事,成为整个纪录片的一大亮点。
同期声——虽然音乐的使用十分恰当,但作为一部纪录片,《蒙哥》中巧妙而清晰的同期声录入使整个影片的纪实感更加强烈。狐獴酷似小狗的声音贯穿着整个纪录片,窸窸窣窣,似乎毫无意义,但却蕴涵着不同的信息:家族间的亲昵,遇敌时的警卫,争斗时的咆哮,落单时的无助···我们似乎能通过影片清晰的记录读懂狐獴的语言,体悟他们的情感。同时,巨鹰拍动翅膀、长颈鹿踏步、暴雨来袭等等自然万物的声音相互交织,使影片的更加丰富而动人。
四、旁白饱含深情——幽默生动,而又简短精准
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纪录片时,都会想起赵忠祥低沉的旁白配音。的确,影片低沉而有磁性的声音,加上如诗一般的语言,是这部纪录片的另一大亮点。
影片由美国著名演员、艾美奖最佳演员奖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Paul Newman配音。炉火纯青的演技使他甚至对于动物心理状态的揣摩都颇为独到,饱含深情的解说不仅仅简洁介绍了狐獴的生活习性,为情节的发展合理铺垫,同时更添影片的趣味性。
以影片开始的一段旁白为例:“在细心的监督下,科洛可以四处玩耍/即便是跟邻居打交道也是学习的机会/但你能让地松鼠离开地面吗,科洛?/又或是清楚目标呢?”旁白以科洛为观察视角,不失幽默风趣,如讲到科洛嬉闹的结果时,纽曼讲解到:“纸是包不住火的。”在巨鹰差点抓住Carlo的关键时刻,甚至代观众发出惊呼:科洛!
虽然也有人提出异议:这种旁白的使用会影响情节的发展。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情节激烈发展的地方并未安排旁白,而是通过镜头的交代推动故事。旁白只是在恰当的时候简短出现,所以对纪录片并无损伤。
五、主题打动人心——有爱的生命,从不卑微
大自然中,每一个生灵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然的位置和角色,正如Carlo的成长一样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动物们的灵活与可爱、智慧与勇气、成长与坚韧,哪一点都不输给“万能而万恶”、“既伟大又渺小”的人类。
纪录片《蒙哥》以其独有的方式渗入浓厚的人文情感,每时每刻都让人陶醉其中,倍感温馨。特别是狐獴家族因为酷热而停下来相互依靠来歇息,在寒冷的夜晚里相互依偎着入睡,当Carlo在历经磨难时回到家族里与父母弟妹们相聚相拥时,你无法想象小家伙的一举一动是那么真实感人。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小小的身体里蕴涵着的情感,伟大和细腻,可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动物的世界中,生命的真正含义,也许比我们人类更来得真实与完美——有爱的生命,从不卑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