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城市生活文字杂谈 |
书小落 文
22日,民工孙师傅因讨薪未果欲跳楼,后被救下。农民工“跳楼”折射讨薪之难,孙师傅以“跳楼”的方式讨薪不值得提倡,但其遭遇也折射出当下民工讨薪之难。但愿孙师傅可以要回属于自己的“工钱”,回家过个安稳年,但愿此类事件不再重演。(1月23日齐鲁晚报)
孙师傅说: “我找过清欠办好几次,人家说管不了,找信访局也不管事。我一个农民工实在没办法了,还有一群工人跟着,每天要吃饭、住宿,还有工人得了病,实在是没办法了。”
应该说,国务院曾下发《关于切实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要切实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这本该是所有农民工的福音,但这项制度得不到落实和执行,恐怕未必就真的是福音,否则,怎会还有相关部门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相互“踢皮球”?
这无疑折射出相关部门“睁只眼闭只眼”或不作为的现象,虽说有明文规定摆在那——要切实解决 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总有一些企业或部门将其置若罔闻,弃如敝屣,这种令人愤慨的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上传下达的“执行力”软弱无力、不够坚决,一方面又暴露了相关部门的“有所不为”,以至于出现那么多农民工仍生活在“无人问津”的蹉跎岁月,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为讨“血汗钱”精神崩溃,以死要挟,做最后的挣扎。
不得不说,这也是在弱势群体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回顾以往,不规避,一些部门喜欢“看人办事”,将摆不上台面,“拿不出手”的弱势群体挡在门外,甚至横加阻拦,隐情不报,将讨理或讨薪的事件埋藏、遮掩,导致弱势群体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伸,最终走向人生极端。
因此,作为企业和职能部门都必须从血的深刻事件中,有所反思,该如何有效处理和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应从最根本的相应国家号召,严格贯彻执行力开始,而不是面对拉不下脸来的人和事,一推了之,“互踢皮球”,要知道,这样只会将原本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酿成难以预见的悲剧,于情于理,都难逃其咎,难道非要挂个失职的罪名不可吗?
前一篇:该如何处置与“购物狂”无异的妻子
后一篇:枕着苹果睡着的女人让人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