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小落文
32岁的陈文(化名)经营着一家网店,因为忙,他平日里都窝在存放货物的房子里,老婆孩子住在别处,他的一日三餐,也基本都靠父母打理。可每次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父母给他送饭时,他都只挑荤的吃,蔬菜一概不动。11月6日下午,父母再次劝他吃点蔬菜,他嫌父母啰嗦,对父亲动了手。经警方调解,陈文向才父亲道了歉。(现代快报11月8日)
毋庸置疑,儿子打老子,也将“子欲养而亲不在”之课题,变得更加沉重,看到陈文的动机,不禁又让笔者想到了另一面,即“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第一位,而孩子对父母呢?是否也一样?父母该怎样正确的爱护自己的孩子,孩子又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爱与“管”的意义有何不同?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父母,他们认为,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只是孩子,固然不假,但孩子也有长大或者老去的一天,孩子的思想、生活方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这时,父母是否也该对孩子有所改变呢?该如何爱?如何管?不能再是嘴里常念叨的“长再大也得受父母管”,那么这种“管”不可能让人逆来顺受,如果非要如此,那么孩子岂不是都没有权利主宰自己的人生,这又算不算悲剧呢?
因此,再来看陈文挥拳打老子的悲剧,就不难理解,32岁男人的叛逆,32岁算不算孩子了?就算是,也是个大孩子,大孩子的生活已经能够自理了,父母,非得还要管着逼着吃什么吗?在我看来,一个32岁的男人,吃什么健康,吃什么不健康,他自己有分辨的能力,父母只能从中建议或提醒,硬逼,就没意义了。再者,从陈文身上,父母也需认识到,溺爱孩子,未必能让他们讨好,反之,可能让他们更加叛逆。当然,笔者也十分痛恨像陈文这样打父亲的坏男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