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家属手持晒衣杆,挂着吊水瓶,坐在绿化带的花坛上,给娃娃输液。这是是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出现的奇特情况。院方相关人员对此表示,私自跑到室外输液是家属的个人行为,医院并不允许,每天都派人劝阻。一位母亲向记者解释:“不是医院里没处坐,是娃娃自己要出来,输一次差不多3个小时,娃娃坐不住。”(云南网11月1日)
我一直认为父母对孩子应认清爱护与庇护的性质,如晾衣杆上挂吊瓶,依着孩子到室外去吊水,的确能让孩子不觉得无聊,快一点度过难熬的吊水时间,可这种做法真的可取吗?若可取,为啥医院还要设立专门的吊水室,直接让父母领着药水,带孩子上外面吊水不就得了,医院还能省下不少事。其实,晾衣杆挂吊瓶也暴露出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但事实证明,溺爱很可能让孩子走上弯路。
再者,在室外吊水具有一定危险系数,据护士称,医院是不让出去输液的,一是因为外面有太阳,针水晒过后,药性会失效;二是外面灰尘大,有细菌;三是一旦发生问题,不利于医生及时处理。笔者也认为,小孩子的抵抗力不如成年人,在室外吊水,他们感染风寒和细菌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年人,让他们在室外吊水虽能解除乏味,但令人担心的是,吊完水有可能病情痊愈,也有可能随之加重,那么治病与染病岂不是自相矛盾。室外固然空气清新视线开阔,但安全保障却大打折扣,为人父母需要多从病人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一味的迁就。
医院也当看到自身的问题,将吊水室做出一些调整,如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干净、卫生、有趣的吊水环境显得很重要,别让晾衣杆挂吊瓶的荒唐之举砸了医院的招牌,劝阻,也要技术性的解释,杜绝这种无知的尴尬丑态再发生,降低治疗风险,父母需为孩子真正的健康去着想,不能将孩子的快乐健康视为千依百顺的伪命题,那只是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