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所谓“水华”(water
blooms),就是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水体呈蓝、绿或暗褐色,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的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水华”现象便随之出现。今年来“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水华[自然现象]-简介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蓝藻水华水华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水华现象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水华现象方面的记载。1803年法国人马克
•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水华现象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水华现象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水华现象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水华现象有关的发光现象。
水华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华现象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水华现象的统称。水华现象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水华现象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水华现象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水华现象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华现象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水华现象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有些水华现象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水华现象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水华现象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水华[自然现象]-危害
水华信息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中国从黄河流域开始,各地约有70%的湖泊沟塘均已频频发生“水华”,同时其中的50%含有微囊藻毒素,而微囊藻毒素正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因为根据调查研究证明,微囊藻毒素是继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之后,又一大导致肝癌的因素。此外,微囊藻毒素还有强致畸性。
另外,水华的形成还严重影响水体质量如杭州的西湖由于浮游藻类生长茂盛,水体混浊晦暗,透明度只有几十厘米,致使水中景物倒影不清,缺乏立体感,沿湖景致大为逊色:更有甚者水华形成伴随的水的腥臭或霉味使人反胃,由此取得的自来水将难以饮用,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水华[自然现象]-形成
蓝藻水华其一,水体富营养化。一方面,河上游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另一方面,今年降雨过多,含有化肥成分的融雪水通过土壤径流汇入河中。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剩,产生了大量的氮和磷,导致水中的蓝藻、绿藻爆发性生长,这些藻类人的肉眼看不见,它是呈几何速度生长的,一个生两个,两个生四个,四个生八个。当然鱼也可以以藻类为食,吃一个就会减少一个藻类几何生长的速度,但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蓝藻、绿藻的生长速度太快,它还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气,最终使鱼无氧死亡。鱼死了之后沉入水底腐烂,又产生大量的氮和磷,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其二,适宜的光照和水温。2—3月份,平均气温10.6℃,较常年高2.6℃,光照充足,提前半个月进入春季。
其三,流速较慢。河由于蓄水等原因,流速较慢,营养物容易沉淀。
水华[自然现象]-防治
蓝藻水华“水华”属世界级难题,但也并非“无可救药”,只要措施得力,“水华”可以减少甚至杜绝。
一加强水文观测和水质监测,为做好防范工作,防止天气回暖引起“水华”再发。
二是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评价,加强对“水华”成因的专题研究,建立有关预警及管理调控系统。
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敦促流域各地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加强对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源的监控措施
此外,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能使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家园。
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使用含P洗涤剂;合理使用化肥,防止流失,开发生物肥料减轻污染;降低工业废水N、P的排放量;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中的N、P可考虑制造沼气后作有机肥;生活污水可先进行污水灌溉或污水养殖水生植物以吸收N、P;在湖泊、海湾及饮用地下水源带进行监测、预报。
水华[自然现象]-水资源
水华现象水华现象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水华现象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水华现象后期,水华现象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水华现象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水华[自然现象]-区别
水华收集①本为自然现象: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水华”(water
blooms)是一种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这两种在自然界就有的赤潮和“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②发展为灾害:由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干扰,最主要的是N、P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威胁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地,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由此可见,一个是海洋中,另一个是淡水中;一种是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引起水体变色,另一种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
水华[自然现象]-认识
绿油油的蓝藻水华水华,一个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生物学上把大自然水体中由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高度密集,成团、成块漂浮在水体表面,使水体呈现优势种的蓝绿色或赤红色的自然现象称为水华(water
bloom)。绝大部分的水华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也有部分水华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现象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时还会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水华包括自然水华和人为水华。自然水华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华,指自然界的水体中,由于某些天然矿质营养富集,浮游藻类突然异常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的现象。人为水华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华,指由于人为的工业企业或人们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藻类大规模增殖的现象。自然水华发生的面积小,频率低;水色的变化虽明显但只局限在局部水面,气味变化较小;对其它物种生存与发展威胁较小或没有威胁,不会造成生态的失衡与景观的破坏,治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人为水华发生的面积较大,频率较高;不管是夏秋还是冬春,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均可发生,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其水色变化极为明显,覆盖整个水面,具强烈的鱼腥臭味;严重威胁临近其它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景观破坏,治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最常见的水华是蓝藻水华。蓝藻门中的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色球藻(Chroococcus)、螺旋藻(Spirulina)、拟项圈藻(Anabaenopsis)、腔球藻(Coelosphaerium)、尖头藻(Raphidiopsis)、颤藻(Oscillatoria)等都是形成水华的主要藻种。夏秋季节,湖泊、池塘常因这些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形成水华现象。例如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向环境中释放大量的有毒肽类物质,严重影响水质,对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周边人类的生存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这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此外,硅藻门的骨条藻(Skeletonema)、菱形藻(Nitzschia)、盒形藻(Biddulphiicaceae)、根管藻(Rhizosolenia)等繁殖过盛也会形成水华,是水质恶劣的标志,对渔业和其他水产养殖带来严重危害;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裸藻,喜欢富含有机物质的静水小水体,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能够大量繁殖,形成膜状或云彩状水华;裸藻门中的囊裸藻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当它们大量生长繁殖时,也会形成黄褐色的水华。形成水华的这些藻类,有些能够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水体中,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有些对鱼类、贝类不造成致命影响,但毒素可在他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水华都是有害的,有些水华优势种如隐藻、膝口藻、裸甲藻、角甲藻、裸藻、衣藻、空球藻及棕鞭藻等鞭毛藻类,其生物量较大,是滤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所形成的水华属优质水华;而栅藻、囊裸藻、尖头藻、平裂藻和其他小型绿藻所形成的水华则属劣质水华。通常金藻、硅藻、隐藻、甲藻的水华几乎都是褐色、褐绿色,而蓝藻、绿藻和裸藻的水华颜色多变。
专家分析水华现象说白了就是水太肥了,也就是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剩,产生了大量的氮和磷,导致水中的蓝藻、绿藻等爆发性生长。形成水华的条件主要包括:水体富营养化;适宜的光照和水温;水流流速缓慢等。治理水华方面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不过光照、水温等自然因素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治理的重点放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疏通河道增加流速方面。由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增设污水处理设施、利用污水灌溉、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与推广无磷洗涤剂、限制化肥使用与推广有机肥等措施,减少氮磷等营养要素对水体的污染。第二,可采用冲污、深层排放、底质疏浚、循环抑制、人工捞灌等物理方法和凝集沉淀、暴气等化学方法以及利用水生生物净化(如红树林)的生物方法来及时取出水体中含量较高的营养物质与大量繁殖的浮游藻类,达到治理水华的目的。
污染控制了,水质变好了,水华也就乖乖地收拾行装离我们远去了。大自然将再次恢复一片宁静、祥和。鱼虾贝类将再次畅游于属于它们的这一片水域,欢快地歌唱起美好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