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错题解析与练习
(2010-03-27 22:59:42)
标签:
文化 |
错例1:466-(66+125)
解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参考书上39页内容)。如果从去括号的角度来讲,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如125+(75+69)=125+75+69,可以把这两种情况对比着给孩子讲。
错例2: 576-285+85
解析:原题是576减去285再加上85,改过之后却变成了576减去285和85的和,不但没有加上85反而又多减了85。也可以从填括号的角度来讲: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的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同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如:576+285-85=576+(285-85)
错例3:
解析:从意义上来说,原题是36加上两个38,又减去一个36,但改过之后却变成了36加一个38又减去了36和38的和,其实还是一个添括号的问题,但这道题因为变号之后变成了36-38,不够减,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建议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理解。通过观察可以知道36减了一个自己,又加了两个38,所以原算式可以改为:
36-36+38+38
错例4:6300÷(63×5)
解析: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改为连续除以这两个数(参考书上43页)。也可以从去括号的角度来讲: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乘号要变成除号,除号要变成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如:125×(80÷5)=125×80÷5
总结:以上的题目,其实都是有关添去括号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书上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讲解,但是在练习中却频频出现,我们在课堂中也把这部份的知识加进去了,有部分孩子还不是很理解,根据情况再给孩子辅导一下。简单总结,就是添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的,括号里面的符号不改变,另外注意要限于同级运算,也就是这个算式里要么只有加减,要么只有乘除。
错例5:
解析:这道题其实是运用到了乘法分配律的变式,并且是反着用的(参考书上36页),应该用共同的因数49去乘115和15的差。
错例6:125×56
解析:准确来讲,这道题不能算错,只是方法不恰当,不够简便。我发现孩子们在遇到两个数相乘时,常常会把其中一个数分成两个数相加,然后再使用乘法分配律,但对于这道题,使用乘法结合律更简便,先把56化成7乘8,算式变为:125×(7×8)=125×8×7=1000×7=7000,想到这个方法的孩子很少,说明孩子的数感还不是很强,口算与这方面的练习还需要加强。
最后再来分析一道题,这是我们本周的作业,册子第23页第2题的第4小题:
59×299
=(60-1) ×299
=60×299-299×1
=60×(300-1) -299
=60×300-60×1-299
=18000-60-299
=(18000-60)-(300-1)
=17940-300+1
=17640+1
=17641
解析:这道题比较复杂,两次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变式,第一次先把59看作60,这样等于多算了一个299,要保持与原式相等,就要再减去一个299,变成60乘299以后还不好计算,在把299看作300,这样就又多算了一个60,所以要再把60减掉,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简便运算,尽量的把过程写的清楚一些,每一步之间都是相等的关系,方便我了解学生的思路,也方便学生自己检查。
容易出错的习题:
25+75-25+75
392-145+45
2400÷(12×8)
333-167+67
(40-8)
×15
250×19×4
25×32
47×129-29×4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