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
——序冯尧诗集《人间书》
洋 滔
千里巴山,钟灵毓秀,民风淳朴。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富于忠勇信义的巴人先民除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之外,还孕育了神秘瑰丽的巴文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这块土地所吸引,情不自禁,歌而吟之,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雄文。远的不说,仅当代以来,就产生了以段可情、唐伯壮、张扬、梁上泉、叶知秋、杨牧、陈官煊、李祖星、
邱易东、颜广明、张建华、陈亚平、邱正伦、凸凹、文林、向以鲜、龙克、徐永、钟品、唐政、庞清明、沙白、姜明、曾蒙、游太平、符纯云、陈茂慧、冯尧、蒋楠、蓝紫、胡有琪、亚男、李兵、文冰、洋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以上举例参考了凸凹《巴渠诗人的貌景分走与根脉集合》),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和方位,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批诗人,既是“巴山作家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达州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打造诗歌之乡的重要基础和人才支撑。
这其中,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冯尧,出道虽早,但因其不为人知的坎坷命运,而显得过分拘谨和隐忍,并因其中断文学创作达20年之久,而渐渐为文坛所陌生。直到近年来,重新提笔写作,才渐渐重新为人们所注意。
交到我手中的这本诗稿,是冯尧的第四部诗集,这部《人间书》收录的作品,大多是冯尧近10年来诗歌创作的结晶,其风格和特点,跟冯尧的性格别无二致,他给我的印象是豪爽,开朗,大度,快乐,甚至口无遮拦,俯瞰世界,却不知道他豪爽的背后有那么多辛酸和磨难。诗集里的不少作品都有指点江山的大家气势,有挥洒自如的激扬文字,也有小桥流水却又暗流涌动的清丽、深刻、婉转和沉重。从他写实主义的娴熟精炼的诗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辽远的视野、宽广的胸怀、独到的认知、旷达的格局和深透的悟性。他诗歌的真情和实感、深度和力度、浪漫和思考给我们留下了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异样的感觉。他的诗好读易记,有人气,接地气,连地脉,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整个身心触摸生命本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间书》有一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他很注意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真理要说实话、真话,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冯尧的批判与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是一致的,《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像人》写到:“每天,人类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发疯一般/往脸上扑粉/消灭粉刺和皱纹/顺便用口红/把嘴唇/涂成妖艳桃花//穿价格不菲的衣服/戴黄金白银/使劲暴露胸脯和大腿/在手背上/刺青龙白虎和蝴蝶/甚至想把屁股/移植到头顶//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被人关注/被人喜欢/无非是想/努力活得像个人//”(引自冯尧《人间书》,下同)字字句句犀利泼辣,尖锐激烈,击中要害。人们钟情于“往脸上扑粉”,用“口红”,“穿金戴银”,暴露“胸脯”和“大腿”,“刺青龙白虎和蝴蝶”甚至想把屁股“移植到头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被人关注,被人喜欢,努力活得像个人”。冯尧对那些表面乔装打扮内里却十分空虚的人一点也不讲情面,字字见血,入木三分。人类在前行的路上,最不能丧失的,便是对自我和他者的批判精神。为此,冯尧站在更高却并非单纯是道德的层面上,对现实进行甄别和审视,对某些现象进行无情地鞭打和解剖,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批判本身。
思想者冯尧有忧患意识,他很理智和冷静,他把自己那颗关注时代关注人类的忧思之心埋在灵魂深处,用童话般的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是那么别致,那么干净纯粹。《我们都跑不赢大地上的风》等诗中所点到的种种人物,在我们现实中,屡见不鲜。诗人毫不夸张,点到为止,让这类人见之如芒刺背。这种批判精神,冯尧诗中随处可见,不落俗套,把人世间那些灵魂丑陋的人批得体无完肤,“每天,我们都会把自己/当成猫和狗/赶进各种圈子/疯狂角逐//比高矮,比胖瘦/比长相,比吃穿/比男人多么有权有钱/比女人/长得有多漂亮//这些人世间的虚荣/既让人厌倦/又让人心生向往//……世界太小,人太多/我理解尘世间所有战争//”(《角逐》)“水在云上/打坐/风在草上/取经//让体内的火车/慢慢停下来/把遍地杂音/听成悦耳钟声//”(《遁》)“云在天空笑,水在水里哭/我的心生满老茧/我想放她出来透透气/用尽全力,还是/发不出声//在映月湖,我像一只蝉/把自己裹得更紧//”(《映月湖》)诗人像一个人生经历十分丰富的老者,对某些社会现象不厌其烦地进行批判和自我批判,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这些诗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条件性和对象性,这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冯尧在《老实交代》中写到:“如果你渴了/来喝我的血吧/如果你饿了/真的可以吃我的肉/如果你需要拐杖/请拿去我的骨头//只要你不嫌弃/我所有一切/你都可以据为己有//不要怀疑我的诚意/对这个世界/我亏欠得太多太多//”用力透纸背的深刻文字写下诗人的人生愿景,解读人性,真实地反映了冯尧内心的美好善良和对人类的歉疚之情。时代的千变万化静静地洗礼着诗人的心灵,风风雨雨,暮暮朝朝,点点滴滴,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含义。在诗人眼里,活着的每个人,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重拾美好的精神,让天空更蓝,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丽,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价值和尊严。
对家乡的眷恋,对故土的热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乡。冯尧也一样,他很向往在家乡“听山风唱歌,陪月亮喝酒”的诗仙般的田园生活,他对家乡的炽爱,在诙谐生动的诗歌中,以自己独有的常人无法比拟的特点,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他的语言朴素无华,风趣平实,幽默不断,逗人发笑,他乡土特色浓郁的口语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满的果实,《给谯家怀》写到:“兄弟,听说福建那边,生长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家乡很多人都在那边/修房子,开饭馆,生儿育女/日日夜夜遥望四川//你把柏树镇紧紧攥在手里/像一颗糖/生怕它哪一天化了/你把观音山紧紧套在背上/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让别人闻闻杜鹃花/这故乡的气味//”这首诗明白如话,却内涵至深,无需解释,一读就懂,老幼皆宜。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用“二人称”抒发浓厚强烈的思乡之情。看完后,心里总是萦绕着自己的“故乡气息”。有人说,诗要写得“让人思”才算是好诗,冯尧这首诗就是出神入化的“让人思”的好诗。《给牛鸡犬》是写故乡一位诗人的:“伙计,几天不见,我又想你了/真羡慕你拥有那么多江山/以及成群鸡鸭和牛羊/仿佛如来佛祖隐身万源石灰岩里/体验人间疾苦//”诗人站得高,视野辽阔,境界深远,把故乡的人与事提炼得炉火纯青,给我们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冯尧诗集里,还有写给亲人、启蒙老师和故乡的诗歌,都令人感佩不已,“娃娃病了,差点叫不答应/因为着急,他使劲扇自己耳光。从万源/到达州,他把汽车开成了飞机//”(《给苟铁匠》)最后一句把一个父亲对孩子刻骨铭心的关怀、关心、关爱刻画得细致入微,与众不同。淋漓尽致的表达,展示出父爱如山的崇高思想境界。“女儿,突然觉得,有些愧对你/这些年/我陪你的时间/比浪费的时间要少得多//你一天一天长大/我怕有一天/当我想陪伴你时/你再也不理我//”(《写给女儿》)逼真地写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歉疚和隐隐担忧,乡情和亲情是互相的,不是单一的,是立体的,是人们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这在冯尧诗歌里体现得很充分,很精致,很感人,很真情和完美。
友情,有时甚至是超越血缘、地缘的一种情谊,这是朋友之间不能缺少的无法说出的很美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冯尧所交的朋友,有酒有肉但更多的是纯粹的友谊,是真正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知己,值得一生去珍惜。“个子很高,像春天的胡杨/满脸风尘,挡不住青草和阳光//他说他来自乌兰布和沙漠/多么遥远的地方/仿佛在天边。那里的黄沙/比金子还耀眼//他请我们吃大块羊肉/豪放的普通话里,传来了/成吉思汗的声音//”(《蒙古朋友》)一连串的叙述是一种很有必要的铺垫,最后,从朋友“普通话”的“豪放”里,听到了“成吉思汗的声音”,诗意陡然升华,朋友在诗人心目中的形象顿时高大、伟岸起来,我们切实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崇高和珍贵。大家都知道,曾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男性诗人,可冯尧却写了首《幺妹——给曾蒙》,我们很好奇,赶紧读读吧:“都这么大了你晚上还会不会乱踢铺盖小心着凉/会不会因为怕冷把尿屙在酒壶里//在蒲家镇后山看火车常常会看到夕阳过路/会看到梅花抱着雪花一起盛开就像焰火无情绽放//从渡市镇坐打渔船出来的诗人一定不习惯坐飞机/尽管你拥有火红攀枝花但我知道你真的很孤独//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你把头低到火焰里,后来/你学会了抽烟喝酒模仿重庆人讲那些狗日的义气//”冯尧把“幺妹”曾蒙写得太棒了,整首诗不乏幽默风趣,诙谐搞笑,但每一句无不诗意盎然,充满了深情厚谊,读到“把尿屙在酒壶里”“模仿重庆人讲那些狗日的义气”这些俗语口禅,不禁笑颜大悦,开心赞叹,说明冯尧和曾蒙感情甚笃,无话不说,亲切可爱。他用笑声唤醒真情的友谊,用快乐擦干眼泪和孤独。冯尧挥洒自如的叙述,透着敏锐的体悟力和充盈丰富的真情。他用最朴实、最原生态的语言抒写友情,妙趣横生,欲哭无泪,又其乐无穷。这也许是冯尧诗歌独具特色的可贵之处。冯尧的《春节圆舞曲》和许多写给朋友的诗,都落笔潇洒自然,奔放诚挚,水到渠成,回肠荡气。友情是冯尧终其一生所寻找的精神归宿。
值得一提的是冯尧的《疑惑》:“秦始皇肯定没坐过火车/汉武帝哪里看到过飞机/位高权重的慈禧姑娘/最多只看过皮影戏//苟铁匠突然感慨了一句/老子们的生活/比那些当皇帝的人/还要风流快活//过去那些舞文弄墨者/要么做刺史/要么当宰相/就连住茅屋的杜老先生/也做过校检工部员外郎//而我们亲爱的牛鸡犬先生/写一手好诗/喝一口好酒/几十年了,仍在工地上/做泥瓦匠//”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出其不意,新鲜活泼,我特别欣赏“苟铁匠”的总结:“老子们的生活/比那些当皇帝的人/还要风流快活”。读到这里,精气神全上来了,仔细琢磨,原来我们普通百姓真的活得并不比皇帝差啊!如此看来,叹气真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真是最消耗力气的行径。像冯尧这样面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这首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为一个做了几十年泥瓦匠的优秀诗人抱不平,让人心酸、痛惜,但如果真正让他去当“刺史”“宰相”,失去了自己的那一片大好“江山”,我们诗坛也许就少了一位好诗人。
冯尧说:“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人类的心事,这,也应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写作的应有之义。”他的《人间书》,就是他“道出人类的心事”的一个范本。他在实践自己的诺言,在创作中注重思维的匠心独到和语言千锤百炼后的平易近人,从现实批判的角度出发,注重审美体验,探索更直接、更凝炼、更本质的思想意义。他的即兴性、偶发性和随机应变性,最适合他直抒胸臆的写作方式,最能体现他的内心情绪。希望冯尧继续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整个身心去触摸生命本源,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一如既往地去做“栽了一辈子花/我把仇人都变成了知己”(《失眠》)的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创作和社会交际中,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最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
2023年4月写于重庆市大学城虎溪花园
洋滔书序: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
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
——序冯尧诗集《人间书》
洋 滔
千里巴山,钟灵毓秀,民风淳朴。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富于忠勇信义的巴人先民除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之外,还孕育了神秘瑰丽的巴文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这块土地所吸引,情不自禁,歌而吟之,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雄文。远的不说,仅当代以来,就产生了以段可情、唐伯壮、张扬、梁上泉、叶知秋、杨牧、陈官煊、李祖星、
邱易东、颜广明、张建华、陈亚平、邱正伦、凸凹、文林、向以鲜、龙克、徐永、钟品、唐政、庞清明、沙白、姜明、曾蒙、游太平、符纯云、陈茂慧、冯尧、蒋楠、蓝紫、胡有琪、亚男、李兵、文冰、洋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以上举例参考了凸凹《巴渠诗人的貌景分走与根脉集合》),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和方位,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批诗人,既是“巴山作家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达州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打造诗歌之乡的重要基础和人才支撑。
这其中,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冯尧,出道虽早,但因其不为人知的坎坷命运,而显得过分拘谨和隐忍,并因其中断文学创作达20年之久,而渐渐为文坛所陌生。直到近年来,重新提笔写作,才渐渐重新为人们所注意。
交到我手中的这本诗稿,是冯尧的第四部诗集,这部《人间书》收录的作品,大多是冯尧近10年来诗歌创作的结晶,其风格和特点,跟冯尧的性格别无二致,他给我的印象是豪爽,开朗,大度,快乐,甚至口无遮拦,俯瞰世界,却不知道他豪爽的背后有那么多辛酸和磨难。诗集里的不少作品都有指点江山的大家气势,有挥洒自如的激扬文字,也有小桥流水却又暗流涌动的清丽、深刻、婉转和沉重。从他写实主义的娴熟精炼的诗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辽远的视野、宽广的胸怀、独到的认知、旷达的格局和深透的悟性。他诗歌的真情和实感、深度和力度、浪漫和思考给我们留下了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异样的感觉。他的诗好读易记,有人气,接地气,连地脉,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整个身心触摸生命本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间书》有一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他很注意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真理要说实话、真话,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冯尧的批判与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是一致的,《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像人》写到:“每天,人类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发疯一般/往脸上扑粉/消灭粉刺和皱纹/顺便用口红/把嘴唇/涂成妖艳桃花//穿价格不菲的衣服/戴黄金白银/使劲暴露胸脯和大腿/在手背上/刺青龙白虎和蝴蝶/甚至想把屁股/移植到头顶//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被人关注/被人喜欢/无非是想/努力活得像个人//”(引自冯尧《人间书》,下同)字字句句犀利泼辣,尖锐激烈,击中要害。人们钟情于“往脸上扑粉”,用“口红”,“穿金戴银”,暴露“胸脯”和“大腿”,“刺青龙白虎和蝴蝶”甚至想把屁股“移植到头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被人关注,被人喜欢,努力活得像个人”。冯尧对那些表面乔装打扮内里却十分空虚的人一点也不讲情面,字字见血,入木三分。人类在前行的路上,最不能丧失的,便是对自我和他者的批判精神。为此,冯尧站在更高却并非单纯是道德的层面上,对现实进行甄别和审视,对某些现象进行无情地鞭打和解剖,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批判本身。
思想者冯尧有忧患意识,他很理智和冷静,他把自己那颗关注时代关注人类的忧思之心埋在灵魂深处,用童话般的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是那么别致,那么干净纯粹。《我们都跑不赢大地上的风》等诗中所点到的种种人物,在我们现实中,屡见不鲜。诗人毫不夸张,点到为止,让这类人见之如芒刺背。这种批判精神,冯尧诗中随处可见,不落俗套,把人世间那些灵魂丑陋的人批得体无完肤,“每天,我们都会把自己/当成猫和狗/赶进各种圈子/疯狂角逐//比高矮,比胖瘦/比长相,比吃穿/比男人多么有权有钱/比女人/长得有多漂亮//这些人世间的虚荣/既让人厌倦/又让人心生向往//……世界太小,人太多/我理解尘世间所有战争//”(《角逐》)“水在云上/打坐/风在草上/取经//让体内的火车/慢慢停下来/把遍地杂音/听成悦耳钟声//”(《遁》)“云在天空笑,水在水里哭/我的心生满老茧/我想放她出来透透气/用尽全力,还是/发不出声//在映月湖,我像一只蝉/把自己裹得更紧//”(《映月湖》)诗人像一个人生经历十分丰富的老者,对某些社会现象不厌其烦地进行批判和自我批判,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这些诗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条件性和对象性,这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冯尧在《老实交代》中写到:“如果你渴了/来喝我的血吧/如果你饿了/真的可以吃我的肉/如果你需要拐杖/请拿去我的骨头//只要你不嫌弃/我所有一切/你都可以据为己有//不要怀疑我的诚意/对这个世界/我亏欠得太多太多//”用力透纸背的深刻文字写下诗人的人生愿景,解读人性,真实地反映了冯尧内心的美好善良和对人类的歉疚之情。时代的千变万化静静地洗礼着诗人的心灵,风风雨雨,暮暮朝朝,点点滴滴,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含义。在诗人眼里,活着的每个人,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重拾美好的精神,让天空更蓝,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丽,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价值和尊严。
对家乡的眷恋,对故土的热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乡。冯尧也一样,他很向往在家乡“听山风唱歌,陪月亮喝酒”的诗仙般的田园生活,他对家乡的炽爱,在诙谐生动的诗歌中,以自己独有的常人无法比拟的特点,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他的语言朴素无华,风趣平实,幽默不断,逗人发笑,他乡土特色浓郁的口语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满的果实,《给谯家怀》写到:“兄弟,听说福建那边,生长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家乡很多人都在那边/修房子,开饭馆,生儿育女/日日夜夜遥望四川//你把柏树镇紧紧攥在手里/像一颗糖/生怕它哪一天化了/你把观音山紧紧套在背上/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让别人闻闻杜鹃花/这故乡的气味//”这首诗明白如话,却内涵至深,无需解释,一读就懂,老幼皆宜。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用“二人称”抒发浓厚强烈的思乡之情。看完后,心里总是萦绕着自己的“故乡气息”。有人说,诗要写得“让人思”才算是好诗,冯尧这首诗就是出神入化的“让人思”的好诗。《给牛鸡犬》是写故乡一位诗人的:“伙计,几天不见,我又想你了/真羡慕你拥有那么多江山/以及成群鸡鸭和牛羊/仿佛如来佛祖隐身万源石灰岩里/体验人间疾苦//”诗人站得高,视野辽阔,境界深远,把故乡的人与事提炼得炉火纯青,给我们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冯尧诗集里,还有写给亲人、启蒙老师和故乡的诗歌,都令人感佩不已,“娃娃病了,差点叫不答应/因为着急,他使劲扇自己耳光。从万源/到达州,他把汽车开成了飞机//”(《给苟铁匠》)最后一句把一个父亲对孩子刻骨铭心的关怀、关心、关爱刻画得细致入微,与众不同。淋漓尽致的表达,展示出父爱如山的崇高思想境界。“女儿,突然觉得,有些愧对你/这些年/我陪你的时间/比浪费的时间要少得多//你一天一天长大/我怕有一天/当我想陪伴你时/你再也不理我//”(《写给女儿》)逼真地写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歉疚和隐隐担忧,乡情和亲情是互相的,不是单一的,是立体的,是人们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这在冯尧诗歌里体现得很充分,很精致,很感人,很真情和完美。
友情,有时甚至是超越血缘、地缘的一种情谊,这是朋友之间不能缺少的无法说出的很美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冯尧所交的朋友,有酒有肉但更多的是纯粹的友谊,是真正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知己,值得一生去珍惜。“个子很高,像春天的胡杨/满脸风尘,挡不住青草和阳光//他说他来自乌兰布和沙漠/多么遥远的地方/仿佛在天边。那里的黄沙/比金子还耀眼//他请我们吃大块羊肉/豪放的普通话里,传来了/成吉思汗的声音//”(《蒙古朋友》)一连串的叙述是一种很有必要的铺垫,最后,从朋友“普通话”的“豪放”里,听到了“成吉思汗的声音”,诗意陡然升华,朋友在诗人心目中的形象顿时高大、伟岸起来,我们切实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崇高和珍贵。大家都知道,曾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男性诗人,可冯尧却写了首《幺妹——给曾蒙》,我们很好奇,赶紧读读吧:“都这么大了你晚上还会不会乱踢铺盖小心着凉/会不会因为怕冷把尿屙在酒壶里//在蒲家镇后山看火车常常会看到夕阳过路/会看到梅花抱着雪花一起盛开就像焰火无情绽放//从渡市镇坐打渔船出来的诗人一定不习惯坐飞机/尽管你拥有火红攀枝花但我知道你真的很孤独//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你把头低到火焰里,后来/你学会了抽烟喝酒模仿重庆人讲那些狗日的义气//”冯尧把“幺妹”曾蒙写得太棒了,整首诗不乏幽默风趣,诙谐搞笑,但每一句无不诗意盎然,充满了深情厚谊,读到“把尿屙在酒壶里”“模仿重庆人讲那些狗日的义气”这些俗语口禅,不禁笑颜大悦,开心赞叹,说明冯尧和曾蒙感情甚笃,无话不说,亲切可爱。他用笑声唤醒真情的友谊,用快乐擦干眼泪和孤独。冯尧挥洒自如的叙述,透着敏锐的体悟力和充盈丰富的真情。他用最朴实、最原生态的语言抒写友情,妙趣横生,欲哭无泪,又其乐无穷。这也许是冯尧诗歌独具特色的可贵之处。冯尧的《春节圆舞曲》和许多写给朋友的诗,都落笔潇洒自然,奔放诚挚,水到渠成,回肠荡气。友情是冯尧终其一生所寻找的精神归宿。
值得一提的是冯尧的《疑惑》:“秦始皇肯定没坐过火车/汉武帝哪里看到过飞机/位高权重的慈禧姑娘/最多只看过皮影戏//苟铁匠突然感慨了一句/老子们的生活/比那些当皇帝的人/还要风流快活//过去那些舞文弄墨者/要么做刺史/要么当宰相/就连住茅屋的杜老先生/也做过校检工部员外郎//而我们亲爱的牛鸡犬先生/写一手好诗/喝一口好酒/几十年了,仍在工地上/做泥瓦匠//”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出其不意,新鲜活泼,我特别欣赏“苟铁匠”的总结:“老子们的生活/比那些当皇帝的人/还要风流快活”。读到这里,精气神全上来了,仔细琢磨,原来我们普通百姓真的活得并不比皇帝差啊!如此看来,叹气真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真是最消耗力气的行径。像冯尧这样面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这首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为一个做了几十年泥瓦匠的优秀诗人抱不平,让人心酸、痛惜,但如果真正让他去当“刺史”“宰相”,失去了自己的那一片大好“江山”,我们诗坛也许就少了一位好诗人。
冯尧说:“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人类的心事,这,也应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写作的应有之义。”他的《人间书》,就是他“道出人类的心事”的一个范本。他在实践自己的诺言,在创作中注重思维的匠心独到和语言千锤百炼后的平易近人,从现实批判的角度出发,注重审美体验,探索更直接、更凝炼、更本质的思想意义。他的即兴性、偶发性和随机应变性,最适合他直抒胸臆的写作方式,最能体现他的内心情绪。希望冯尧继续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整个身心去触摸生命本源,现实观照中的自我诗意批判,一如既往地去做“栽了一辈子花/我把仇人都变成了知己”(《失眠》)的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创作和社会交际中,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最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
2023年4月写于重庆市大学城虎溪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