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要尊严,别学医”的背后隐情

(2011-06-10 04:13:54)
标签:

医生尊严

廖新波

学医

医闹

医生

上饶

医疗纠纷

分类: 时事评论

    6月8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中转述了博友的留言,其中最后一句话是“要有尊严,别学医”。一天之内,这七个字就传遍了网络,并遭到了众多批评。

    这件事的背景是,江西上饶人民医院遭遇医闹事件。上饶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上海做了手术,手术效果不理想,患者状况不佳,回到上饶人民医院继续治疗,治疗期间死亡。家属纠结一伙人员,封堵医院,殴打医生,阻止其他患者挂号就诊。医生报警,警方声称“不介入医疗纠纷”,任由医生被打。主治医生被打成脑震荡,双下肢被打残,生殖器被打烂。家属还曾扬言:“知道上海大医院闹事是闹不到钱的,就是回人民医院闹钱的!”

    针对这件事,廖新波将博友的感慨留言浓缩成一百多个字,发表在微博中:“上饶医闹砸坏医院,暴打医生致残,生命垂危。医护人员求救公安,竟以不介入医疗纠纷为由,拒绝求救,导致百多名医护人员抗议。虽上饶离我们很远,但心里特别难受。医生也是人,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守护生命,他们的安全谁来保护?今是高考,唯告学子:要有尊严,别学医!”

   

    我们再看批评者的观点。批评者的主要观点无非以下三条:

    1、如果医生没有过错,患者也不会来闹。

    2、医生遭人仇恨,主要是因为医生缺少医德。

    3、告诫学生“别学医”,会误导学生报志愿,增大医生后备人才的缺口。

    面对这样的观点,笔者想说的是:人们对医闹问题缺乏了解,对医疗行业存有误解和偏见。下面笔者以一个医生的角度,谈谈对这三条观点的看法。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所谓“医闹”就是遭受医疗侵害、求告无门、被迫采取极端手段来维权的患者。很可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目前,很多医闹事件都是因患者没有得到主观预期的治疗效果,或者病情出现意外,为了发泄不满或者讹诈钱财,纠集人员,扰乱医院秩序,攻击医护人员。在一些地方,“医闹”已经成了一种盈利的职业,有专业的医闹队伍,有周密的策划、组织和工作方法。具体到江西上饶的这次医闹事件,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医生有过错,患者家属至今也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医生有过错。回顾以往的一些医闹事件和患者行凶事件,诸如福建南平、山东齐鲁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等案例,也无法得出“医生过错”与“患者来闹”的必然联系。相反,民间倒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警方出于“和谐”的考虑,以“不介入医疗纠纷”为由,纵容医闹。医院出于“和谐”的考虑,只好掏钱,息事宁人。医院自己牺牲了钱财,当事医生牺牲了职业名誉和人格尊严。

    中国的医生遭人仇恨,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医疗行业的共性原因,也有中国国情的个性原因。部分医生缺少医德,坑害患者,是原因之一,但决不是主要原因。人们对医学、医疗、医院、医生存有太多的误解,在很多时候,人们把正常的病情恶化和死亡视为医疗事故,把正常的诊断治疗措施视为坑钱骗人,把医疗体制和政策的缺陷视为医生个人的不良行为;人们不了解医学科学的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不了解医生当前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对医生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医疗工作质量、安全性造成的影响,反而把这一切导致的不良后果归罪于医生。诸多误解,加上熟人之间以讹传讹,媒体夸大、偏向、歪曲报道,煽风点火,造成了人们对医生的仇恨。这才是人们仇恨医生的主要原因。

    廖新波先生引用的留言,其中包含“要有尊严,别学医”七个字。首先这不是他本人的措辞。他作为卫生厅副厅长,应该不会希望以后没人当医生了吧,那样他还不成了光杆司令了?他转述这段话,其实是在传达一种声音——在全社会铺天盖地辱骂医生的大潮中,来自医护人员的一点点微弱的声音。“要有尊严,别学医”这句话,与其说是对高考学生的“告诫”,不如说是医护人员对社会的“牢骚”。但不可否认的是,医护人员长期常态地超负荷工作,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回报与付出不成比例,现在又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医闹威胁,作为一种职业,确实需要慎重选择。这并非危言耸听。

   

    医改三十年来,中国患者承受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国医护人员承受了沉重的劳动负担和道义负担。本来医患双方都是受害者,但社会舆论只顾为患者说话,却从来不为医护人员说话。媒体报道医疗纠纷时,事实和责任还没调查清楚,就先行假定患者一定有冤,医者一定有错,就站在患者立场上,渲染患者如何如何悲惨,医生如何如何缺德,却从来不肯如实、完整地传达一下医生的声音。中国的舆论界,成了批判医生的“一言堂”。

    我们医生,不厌其烦地在网上发表文章,希望能与人们建立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患者和医者的共同利益,可是,你们可曾耐心听过我们的声音?你们可曾给过我们平等的说话机会?每次,论坛上发表的所谓揭露医疗黑幕的帖子都会被热捧,甚至链接到首页,而医生发表的帖子却在被人骂过几句之后迅速沉底,无人问津。

    我们曾经忍耐,可是,我们不但没有得到理解,还惯出了职业医闹;我们曾经好言好语,苦口婆心,与你们沟通,可是,你们连看都不看,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经过多少次的屈辱和愤怒,我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仍然在给你们提供着医疗服务。现在,一名医生被殴打致残,舆论竟然还支持医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出七个字的牢骚,难道还过分吗?

    但愿有一天,患者和医者能够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平等地,坦诚地,谈谈中国医疗领域的问题,谈谈为什么“看病难”“看病贵”,谈谈如何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如果能有这样的沟通机会,我想,医生也不会再发出“要有尊严,别学医”这样的牢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